赵四妹听到这话后,瞥了那人一眼。
然后,她装作一派大方的样子说:“这有啥话还不能当着大家说的?我家又没啥见不得人的事情。”
那人见她这样说,吞吞吐吐道:“我表妹就嫁在马家庄,听说马支书家的小闺女之前跟他们村里一个知青走的挺近。”
那人没好说,她表妹告诉她的是,马支书家的这个小闺女早就不是啥黄花大闺女了。
而且,她还为了那个男人在家绝食。
最后马支书没辙,给那个男的开了一个回城的证明。
谁知那男的一回到城里就结了婚,老丈人家给他找到了工作,并将他的户口关系直接迁回了城。
马支书家最近为了这小闺女可没少着急上火。
赵四妹听了这些话,原本得意的脸瞬间僵住了,然后化为一道怒色。
她指着那人骂道:“赵翠竹,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这些都是没影子的谣言,你竟然敢乱传!”
赵翠竹本就老实,被她一骂愣住了。
她心想:“我只是提醒她一句,咋还成我造谣生事了?!”
然而,赵四妹并没有就此罢休,还在继续指责她,硬是把赵翠竹这老实人给逼急了。
赵翠竹气得涨红了脸,语气坚定地说:“你们可以去马家庄打听一下,就知道我有没有说谎了。
就怕到时候你们听到的比我刚才说的更难听!”
这话一落地,在这聊天的妇女们都沸腾了,她们在心里暗暗决定回去打听一下。
赵四妹听了赵翠竹的话后,差点一口气没缓过来。
她指着赵翠竹,“你…你…,好样的!”然后气愤地离开了。
赵婶子见赵四妹走了,便对赵翠竹安慰道:“你坐,这事不赖你!”
然后,她对在场的人说:“虽然赵四妹刚才的行为不对,但我能理解她的心情,当娘的,谁不盼着儿子早点成家呢。”
众人听后,表示赞同。
虽然赵四妹刚才把气撒在赵翠竹身上,但大家也可以理解她的心情。
看着众人的反应,赵婶子装作随意地问道:“你们知道我们村里最近还有哪家儿子已经相中对象了吗?”
一个好事的妇女回答:“我们村这半年就两个后生相看好了。”
另一个妇女补充道:“没错,就是长志和长贵。”
其他人一听就不再言语。
长贵是赵志勇家的二儿子,被人家给退了。
至于长志……大家都知道。
赵婶子见大家都不作声,便佯装不知道,开口问:“村里这么多后生,难道其他人就没有相看好的吗?”
有人搭腔说:“咱们赵家庄太穷了,现在很难找到媳妇。”
另一个人附和道:“谁说不是呢,这十里八村的姑娘现在一听到我们赵家庄,连面都不愿意见。”
还有人接话道:“这穷啊,别说不好娶媳妇,连闺女都不好嫁。”
旁边的人纷纷表示赞同:“没错,你看看那些从外庄来给咱村姑娘介绍的人家,都比咱还穷呢!”
赵婶子故作不认可道:“我看未必吧?”
众人一听,都望着赵婶子。
赵婶子故作诧异地说道:“咋,老赵头家的秋菊跟李家庄的一个年轻后生相看好了,你们不知道?”
大家听了她的话,心想:“原来是这事啊。”
于是大家纷纷开口道:“知道。”
“这咱能不知道,那男孩还是他们村的拖拉机手呢!”
“啥!他还会开拖拉机吗?”
“这秋菊的命咋这好。”
赵婶子继续循循善诱地问道:“那你们知道秋菊为啥能嫁到李家庄吗?”
一个妇女半开玩笑地回答道:“秋菊模样长的好呗!”
赵婶子瞥了她一眼,不赞同道:“秋菊确实模样长得标致,但我们村其他姑娘长得也不丑。”
这句话说到了家中有与秋菊年纪相仿的妇女的心坎里去了。
她们心里默默认可:“可不是,我家的姑娘长得也不差啊!”
刚才回答的妇女听了赵婶子的话,便不服气道:“那你说说是因为啥?”
其她人听她问,都竖起了耳朵。
她们也想听听是啥原因?
赵婶子扫视了坐在她周围的人,装作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
她不紧不慢地说:“那天我正好在场,那李老婆子相中秋菊的原因就是她读了小学毕业,是个识字的。”
听到这话,这些家里有和秋菊年纪相仿的未婚女儿的母亲们,都不禁暗自琢磨。
“原来是因为这个,那是没法比,这赵家庄就两个姑娘识字,一个是静怡,另一个就是秋菊。
早知道当初也让女儿去读几年书。”
刚才还在夸自家两个女儿的妇女,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秋菊比她家小女儿春妮还小一岁,可是嫁到了李家庄的富裕家庭。
而她的两个女儿到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婆家。
倒不是没有人来她家说媒,但那些都是跟她家条件差不多的人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