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董卓自从得知孙坚这个心头大患已死后,再加上身处高位,又掌控着小皇帝刘协。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里,董卓他本人变得越发骄横了。
先是自号‘尚父’把比作古之贤臣姜子牙那样的人物。
姜子牙:“休得胡说,你也配?”
好吧,这只是董卓自以为是的以为而已,其余朝臣乃至于有点小聪明的小皇帝刘协对此多在私下里不屑于之。
但没法,谁让董卓现在把控着整个长安呢,他想自称啥其余人面上也只能勉强接受。
不仅如此,董卓行不少越礼之事。
比如,出入僭天子仪仗,行越矩之事。
又比如,其出入皇城内外,完全没有向小皇帝通报的意思,这点在洛阳把持朝政的时候就有了不稀奇。
但这次更过分,董卓已经不满于此了,其已经大胆到出入深宫后院如同自家后花园一般随意。
不少忠贞义士觉得董卓这是在混乱皇家后宫有损天家颜面,私下满是对其的愤慨之情。
市井小民听了还以为这位董大魔王绿了当今小皇帝呢,于是各种董卓大战皇帝后宫的小道绯闻出现了。
不过,这些人还真有点错怪董卓了。
人家只是去后宫惦念自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董太后去了。
这董太后嘛,中平年的时候就死了。
而董卓当初带兵来到洛阳时,为了求个正统地位,所以就强行给自己贴金,说董太后是他董家的人。
于是乎,这就有董卓常常来皇帝后宫惦念这位自家八竿子打不着的所谓亲人呀。
大汉以孝为先,而就算是董卓这样的当世混人,认了人家作亲,该时候惦念还是会来惦念的。
而到了长安后,这时的董卓进入后宫觉得事事传信太过麻烦,所以就要求小皇帝废了以前那套,这就有现在这个桥段。
要说董卓他没对后宫的所谓三千佳丽感兴趣,那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董卓没敢在后宫乱来。
所以,他就在自家乱来了,当然其中有无所谓后宫之美人那可不得而知了。
当然行僭越之举的,这都是权臣的正常操作。
接下来的大肆封赏自家亲族那也是必然的。
就见不少时日后,董卓就封其弟董旻为左将军加封为鄠侯。
侄子董璜为侍中,总领长安禁军。
之后的其他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
这有点像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又一日,为了满足董卓的私欲,他征发民夫十万众,在长安城二百五十里外建了筑了一郿坞。
这郿坞建的像长安内皇城一样,甚至其比内皇城的城墙还高上几尺,十分宏伟。
待郿坞建成后,董卓就把自己曾经或现在得来的金银珠宝、玉器美人等不计其数的珍藏都运到这里,显然把这里当成了另一个相国府一般。
不过,离长安二百五十里,这驾车来回也挺折腾的,怎么也需要一两月。
这地方远了,董卓也有点担心在路上出什么问题,或者刚在路上长安这里就出什么幺蛾子。
为了杜绝这两种对于董卓他不好的情况,董卓自己的想了两个法子。
第一位则是每次董卓他欲去郿坞后,就大肆搞排场,带着不少自家西凉精锐铁骑,这样防止路上出问题。
第二则是每次要去之前,都会要求长安公卿百官一起给他饯行,并参加之后的宴会,美其名曰是与诸君友好相处之宴会。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常用的威慑罢了。
第一个法子还别说看着十分精锐的西凉铁骑,许多有什么想法的人都偃旗息鼓了。
而第二个法子这许多公卿大夫是拒绝的,但只是心里拒绝,到了时间还是低着头凑到了董卓践行的宴会这里。
但不是所有人都是软骨头,古今都不缺那种硬骨头的人。
就拿张温此人来说,他就没把董卓的这个邀请当回事,甚至还无情的把董卓派来的人给挡在门外。
这张温何人也?
却是那前任尉,不过由于平叛失利,从而被汉灵帝给罢黜了。
不过,大汉朝不是说罢黜了你就以后不起用了,只是把人安排在一个闲职里,等候随时差遣而已。
此时的张温虽然落魄了些,但也算公卿百官中的一员。
而张温敢明面上拒绝董卓,其实还有些一方面原因,那就是当年平西凉羌族时,张温还是董卓的上司呢。
有这一层关系,此刻的张温站的很稳,觉得自己是特别,就没把董卓的传唤当回事。
哪知道,这次的拒绝一下子,这就成了张温的催命符了。
不过一天,张温的头颅就被带到董卓开的这饯行宴会上,供在场的所有人观赏了。
如此场景,这让在场的公卿大夫百官吓得都魂不附体了。
“呵呵,诸位莫惊,张温此贼前些时日同袁术合谋,欲要害我,因使人寄信与袁术,错送到我儿奉先那里,这才方斩之,公等不必惊畏!”
董卓笑了笑,这般解释了一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