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吕布所杀,而吕布则被王允迎回朝堂的小皇帝刘协赐予了温侯的爵位。
与此同时,在这两年里,整个大汉也发生了不少事。
就拿幽州来说,幽州刺史刘虞的势力被公孙瓒所灭,而公孙瓒自领了幽州刺史的位置。
对此,彻底在河东冀州站稳脚跟的袁绍听到这个消息则是拍手叫好,他在高兴刘虞死的好。
袁绍这会不待见刘虞,甚至还为刘虞的死而拍手称快。
这也是由于袁绍先前想让刘虞称帝,自己做个大臣,那样子就不会被董卓的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给威胁了。
只不过,当初刘虞则是一口拒绝了,一点没给袁绍再说的意思,这让袁绍他本人很没面子。
所以记仇的袁绍就把这事给记在小本本上了。
还有第二件事,那就是袁绍其实也有点想将幽州扒拉到自己地盘上,而占领幽州其中最大的阻碍不是能打的公孙瓒。
而是这在幽州爱民如子、声望如日中天的刘虞。
可以这么说,刘虞就像幽州的定海神针一般,名头过于响亮了些,再加上本身汉室宗亲的加持。
如此人物,既然拉拢不过来,那就只能毁灭了,这是袁绍的想法。
于是,这就有袁绍派出了不少人开始挑拨公孙瓒和刘虞的矛盾。
两人的矛盾本就很大,袁绍的这加一把火,这就直接点燃了,这才有现在以一方势力被灭而告终。
再说那西凉之事,自马腾领着儿郎回来后,就自用讨董卓得来的敕封大肆扩张地盘。
不管是周边的异族,还是其他的大汉散沙势力,马腾都会找先以理服人,对方若是不听那就以力服人了。
一时间,马家在西凉的势力混的风生水起,其中不少马家子弟或者与其有关系的将领谋臣脱颖而出。
再说那刘关张三兄弟,去了那青州。
这地方刘备很熟了,他曾经的平阳令这个官职就是青州平阳郡的下县。
不过刘备再回来可不是官复原职的,他带着其余二位兄弟,以及残部投奔了北海的孔融。
当初在平原时,刘备就听说过孔融的贤明,与此同时还有其北海郡时常受水贼的袭扰的消息。
当时的刘备还想着去帮忙呢,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只能作罢。
之后这就到了讨董时期,刘备就更没空了。
按理说像刘备和孔融毫无交集的样子,刘备怎么会想着投奔于孔融呢。
原来是自刘备陪跑讨董以来,由于没能带领弟兄闯出名头而常常星夜落泪。
在某天夜里,其好兄弟兼谋士的简雍路过看到,就过去找刘备谈心。
刘备也是个诚心的人,他便与简雍说了自己的苦楚说什么未立寸功、辜负弟兄的话来。
事后,作为谋士的简雍也很自责,他觉得是由于自己不能为自家好兄弟兼主公而分忧,从而才使得主公讨董一路陪跑。
也正在简雍事后暗自发誓努力的时候,就有一曾经青州友人传来信函给他。
信里面除了没什么营养的问候之外,还说说了青州这一段时间又闹起来黄巾。
其中青州的不少城关都被攻破,那位青州刺史也不管事,各地镇守人人自危。
其中北海郡更倒霉,当地太守孔融被黄巾、海贼连番捶打,只能龟缩在郡内。
这个消息被简雍知道了,觉得这是个立功的的机会。
于是,在刘备对未来路陷入迷茫时,简雍就给他指向了青州北海。
而现在,刘备部已经来青州北海郡有两年多了。
来的第一年就帮助孔融打败了周边黄巾、海贼,让北海郡得以安生。
为此得到孔融的感恩,他将刘备表为平贼校尉,专门负责周边郡县平贼诸事。
第二年,由于刘备立功不少,还有和孔融的关系密切,孔融背后的孔家就觉得刘备不错。
于是,很快刘备就成了青州某一郡的太守活的那是风生水起呀。
之后再说那江东之事,自孙策回了家乡吴郡后,便自己带领一批骨干暂投于袁术。
其实那会儿孙策的第一选择是曹操。
毕竟当时曹操不管是名声,还是实力,还是距离都是最佳选择。
但在周瑜的劝说下,孙策最后选择了袁术。
当时是孙策带人出吴郡欲要投奔曹操,周瑜拦下了他。
“主公为何要投曹操?可在曹营有熟人乎?”
周瑜面色严肃发问道。
孙策被拦住有些不愉,这时的他已经在想好了要投奔向往的大英雄曹操的。
没错,曹操现在是无数未发迹的英豪的向往目标。
毕竟战黄巾、刺董、讨董、追董等诸事都已经在大汉各州传唱了,别人对曹操的关注度一向很高。
这也不奇怪孙策这位少年郎想要投奔曹操的想法。
“曹孟德乃是当世豪杰,我自然仰慕向向往之,至于说在其身边有无熟人,这和投奔他有什么关系呢?”
孙策这么说道,他把自己想要投奔曹操的理由说出,并且还反问了一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