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土壤变红之谜

作品:皇陵守墓人|作者:李清兆|分类:悬疑|更新:2018-10-17 19:54:55|字数:4596字

!并且密密麻麻,聚在一团,看到突然这么多的虫子,我感到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郑旭连忙帮盒子关好。幸好那个盒子的密闭『性』极好,没有一只虫子钻出来,大家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其实这种土应该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让这些所谓的 ‘胚胎粉’,迅速变成——或者说孵化成——无数的个体,而不是形成一个大的整体”,郑旭仍是一脸平静地说,“这种 ‘胚胎粉’,应该是史前生物一种特有的繁衍方式,还记得那种乌云吗?组成乌云的那种虫子,也应该有这种类似的特征,这样一来,可以在极短的时间的内,繁衍出天文数量级的虫子,这样才能把这里那么多湖水吸收到天空中,而形成降雨;

之前我们虽然大概了解了大雨形成的谜团,但我一直无法理解的是,要形成雨水,需要天文数量级的那种形成乌云的虫子,这种虫子如果平时就那么多的话,会导致这里整个生态失衡——不论这个地方有多么怪异,它仍然要遵循很多根本的生态规律,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它的数量过多时,都会影响整个的生态系统的。

但如果平时没那么多数量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增加那么多虫子?

现在我似乎想明白了,组成乌云的虫子,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用这种方式生成,而下完雨后,肯定还有别的方式,把大部分虫子消灭,以保持这里的生态系统平衡。”

大家都觉得郑旭说的很有道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可以更完美地解释如何能调动风雨了。“天文数量级是什么意思?”可对于我们文科生来说,对数字比较没有概念。但我知道,郑旭肯定对数量比较敏感,才比较有可能联想到这些。

王同微微一笑说:“其实就是指数级别的增长,这种增长是非常吓人的,比如, ‘任何一张纸,你都不可能对折九次’,这就是一种指数级别的增长,这种指数增长导致数量的激增,确实是很难用日常经验去判断的。”

“对,一张纸如果对折23次的话,那么其厚度将会达到800米”,郑旭补充说。

听完他们两个人的话,我还是不太相信,一张纸对折九次还不容易吗?我便找了一张纸对折试了试,经过一试验才知道,果然不可能,我觉得可能是纸小了些,于是又找了张很大的报纸,结果还是无法对折九次,看来对于很多问题的判断,还真不能靠所谓的日常经验。

那个是史前人类生活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他们可以记忆传递,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快速交换信息等,而那时其他的生物,也是如此的特别,比如我们见过的那种荷花状的东西,就是一种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的物质,而且还能交换信息,但没想到的是,连繁衍生殖方式,都是如此的骇人。

“你是怎么知道那种土有这种效果?”王教授问郑旭。

我们之前只知道这种泥土很特别,但从没发现它竟然有这种效果,可郑旭是怎么推测出来的呢?而郑旭仍然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声音平静但又充满恳切地说:“我听你们说过,这种土是一种叫泥燕的鸟,从石井里衔出来的,并且接触空气后会变红,你们还说,这应该是秦朝时那种土层里的土,因为泥燕只生活在秦朝的土层中。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你们说这种土如果带到山外,即使暴『露』在空气中,也都不会变红的,只能暴『露』在这里的空气中才会变红,这是为什么?你们好像一直没想清楚。因为这里的空气和外界相比,也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但自从了解那种乌云的秘密之后,我就才意识到,这里也许有很多特殊的虫子,并且有的极其微小,那种土壤之所以变红,可能就是某种微小虫子的作用,并且这种可以使那些土变红的虫子,是这里特有的;而无论是组成乌云的虫子,还是今天这种 ‘全息虫子’,也都是这里特有的,既然这样,我就想到用那种土壤试一下,看看有什么反应,没想到这么一实验,还真的有所发现。”

在郑旭卓越的推理能力中,不但解开了那个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土壤变红的谜团,还让我们了解了这种土壤的一个重要的作用。这个小城里的种种现象,看起来不可思议、诡秘无比,但其背后却有着种种规律,因此每次行动后的梳理总结,对我们来说是在是太重要了,否则我们会彻底眼花缭『乱』,『迷』失在各种光怪陆离的诡异中。尤其是郑旭、王教授、张大军,他们总能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帮我们拨开重重『迷』雾,让我们看到各种谜团背后的真相。

“我好像有点明白小李为何要对我们撒谎了”,秦晴若有所思地说,“在那个岩壁凸出的巨石上,可能藏着什么秘密,这次蒙老头的被劫持,就可能与那个岩壁上的秘密有关,而这些秘密,会不会是关于那个村的呢?我觉得无论是小李还是蒙老爷子,对我们隐瞒的秘密,应该都是和那个村庄有关的秘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皇陵守墓人》,方便以后阅读皇陵守墓人第126章 土壤变红之谜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皇陵守墓人第126章 土壤变红之谜并对皇陵守墓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