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东海

作品:初始于聊斋世界|作者:五笔不成正|分类:武侠|更新:2017-12-29 22:51:03|字数:9554字

大雨连绵两日,苍天碧空如洗,当周白和红玉重新回到慈恩寺的时候,发现那里的道人术士都已经不见了,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佛门僧人取代了他们的位置,替换了寺外的香火店铺。

“阿弥陀佛。居士,这里本就是唐皇赠于我佛门的寺院,方圆十里都已划入慈恩寺的范畴,还请居士速速离去吧。”不远处围着的人群吸引了周白和红玉的注意力。

两人对视一眼,快步走去。

只见多日不见的静尘正和一位中年僧人争辩着什么,不远处的店铺已被两条封令封锁,静尘脚下摆放着一张杏黄色的口袋。

“你.....大胆!区区化外番教,竟敢强夺我道门宅院,驱逐玄门修士,不怕漫天神仙怪罪吗?!”很显然两人已经争论了很久,本就年迈的静尘气息更加萎靡,如果不是常年修行养生,恐怕他早已力竭倒地,昏厥当场了。

“居士,贫僧说过了,这是唐皇下的命令,道门虽然声势浩大,威望崇高,却也要对大唐朝廷抱有敬畏之心才对。”中年僧人双手合十,叹息道:“贫僧已经将店里的物品清理出来,如果居士有意的话,可以来偏院领回。至于封条之事,我佛门尊重唐皇御令,决不许你抗旨不尊。”

一席话说得周边群众面露赞叹,心悦诚服。

“静尘居士,好久不见了。”随着周白和红玉的靠近,两道无形的气墙挤开了人群,形成了一道笔直的通道。

中年僧人转身看来,不禁眼眸一缩,闭嘴不语。

“周白道友,红玉道友。”熟悉的声音从旁边响起,静尘见到走来的周白,面露喜色,不知想到了什么,又变成羞愧的神色,哀叹一声,苦笑道:“道友此行所为何故?”

周白笑道:“佛门妙法解除大唐数月旱情,今早见到暴雨暂停,特意来慈恩寺见识雁塔佛光。”瞥了眼中年僧人,那位僧人紧张的表情缓和了些许,抿紧的嘴角也露出一丝微笑。

静尘面色铁青,不满的冷哼一声,道:“阁下也是佛门修士,为其造势的托子?”

周白一愣,叹息道:“此番旱情延续数月不止,道门修士用尽手段也没能祈下一滴雨水,如今佛门菩萨降世,为大唐唤来两日甘霖......道门败了。”

道门......败了。

静尘神色复杂的看着四周的百姓,颓废的摇了摇头,苦涩道:“是老道偏执了。”捡起地上的布袋,整理一番身上的衣物,虽然还有几分憔悴,气息却也平和了许多。

静尘认真的向中年僧人打了个稽首,没有再说什么,转身走出了人群。

周白和红玉快步跟上,静尘苦笑道:“道友还想如何?”冷静下来的他自然知道周白说的没错,道门高高在上太久了,如今只是跌落高台罢了,摆正心态看待佛门,他自然也不会再对周白恶语相向。

周白道:“我想知道长安城这么多道门之人都去了哪里?”停顿一下,周白补充道:“这两日大雨乃是神道布雨,又有佛门扰乱天机,我无法感知修士们的所在,今早雨势初停我才发现整个长安竟然再无修士身影。”

静尘愣了愣,深深的看了周白一眼,他虽然未入修行之门,却也有数十年的见识和阅历,自然能够听懂周白的意思,就是因为听得懂所以他才感觉到周白修为的高深。静尘正容道:“这几天我和几位道友相聚时好像听说过这件事,当时以为是友人之间的戏谈,并未当真,如今看来,却是真的。”

静尘皱眉道:“长安周边人口五百万,其中修行之人有六七千人,真正步入修行之门的大多是正宗仙门弟子,即便非仙门弟子,也是代行神道的修士阴差。”

“不知为何在前两日唐皇拜佛之前,仙门弟子几乎同时收到了宗门印信,要他们速回门派,鬼差修士也被调令别处,暂不得返。”静尘越说越慢,心中泛起了一丝不安的念头,‘某不是......整个道门都在为佛门造势?!’

周白看出了静尘的神色,点了点头道:“果然如此。”

佛法东传乃是必然之势,也是佛道和天庭布下的大局,如果不是三家协同,又怎能给‘西行’计划一个圆满的计划。

只是道门是否出于本愿,这点大家心知肚明。

别了静尘以后,周白也有些意兴阑珊,和红玉在慈恩寺逛了一圈便返回了客栈,离开了长安。

两人一路东行,不日便到了东海之滨。

一路上佛寺虽然不多,却也比原来多了一些,经过了一番造势各地的人都知道的佛门的存在,也或多或少了解了佛法的‘高深’。

东胜神州,道门根深蒂固,虽然被连续数个月的大旱动摇了无上的位置,却还是众人所向往所敬畏的‘仙门’。

踩着松软的沙滩,红玉张开手臂迎着海风,任凭发丝被风吹乱,红纱袖摆随风舞动。远处几叶渔船在海上若隐若现,岸边则是渔村的妇女孩童在编制渔网,晾晒海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初始于聊斋世界》,方便以后阅读初始于聊斋世界第十二章 东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初始于聊斋世界第十二章 东海并对初始于聊斋世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