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她把疲惫又兴奋的李廿和李十六拉到了一起,连夜商量起了京城如意坊开新铺子的事情。
李廿看了颜若凌的契书,倒是没有表态,李十六不知道这其中还有些别的事情,激动的感觉自己还能奋战到天明。
韩时安不愿意离开,就坐在一边看书,书本许久没有翻页,倒是帮着李如意磨了两三次墨。
重新商定的契书当然要更公平一些。
李十六这人有些飘,若是京城这边有颜若凌盯着,李如意也能彻底放下心来。
李如意明白颜若凌的种种想法,在她的想法之上,更加细腻的将规则演化出来,让这个粗陋的想法更加完善。
颜若凌以为如意坊和鸿鹄草堂是一起的。
但李如意却觉得,这两者应该是区分开的,在契约最初,她也干脆把二者区别开。
如意坊这边会有单独的账目,归属于李如意的那部分,算是从李如意这里过渡一下,再去到鸿鹄草堂那边。
而不是将双方混淆为一谈。
这样一来,李如意早前不过随口一提的想法,也不得不甚而更甚的重新梳理一番。
既然是不收束修,所有人都能去的地方,李如意便准备多拉几个人下来。
鸿鹄之名,原本也是取自丁婆婆的名字。
李如意恍惚中还记得,丁婆婆早年化名丁虹隐匿于三家村中。
眼盲的人,心却长了一双羽翅,飞过层层欲望,不染片寸污泥。
她是村中人一直嘲笑的‘瞎老太太’,旁人都看轻她,只有她自己从未看轻过自己。
丁婆婆是李如意一生之中不管何时何地琢磨起来,都会有所感悟的人。
那轰轰烈烈的过往,那跌宕起伏的一生,坚守与随遇而安,似乎从不冲突。
李如意不止想要建一座开蒙的学堂,她还想要将丁婆婆许多珍贵的品质传承下去。
所以,作为丁婆婆的徒弟,他们自然有传道的职责。
除此之外,颜若凌既然想要参与其中,李如意也乐的如此。
想必以如今丁婆婆在京城之中的名望,若是有消息传出,必然还会有人愿意加入。
不过,信不过人的人李如意也不会拉进来,她倒是觉得刘临轩也不错。
只是想到了刘临轩,她又看看韩时安。
听说她不在的时候,刘临轩差不多三两日便要宿在这里一日,可等她回来到现在,还一次都没有见到这人。
李如意可以去单独见宋铭禄,但不到万不得已,她是绝对不会单独见刘临轩的。
如此一来,这样的好人,倒是不能一起拉过来了。
至于说要不要把小郡王拉过来,李如意却觉得还是免了。
宋铭禄虽然看起来是个丁鸿吹子,但实际上这些不过都是他的工具罢了。
他永远都不会爱上自己的工具,他爱的只有工具带来的利益。
颜若凌做决定虽然快,但没有结果的时候,还是愿意辗转反侧。
等到第二天醒来还是没有消息的时候,她就有些患得患失了。
直到午后,李如意送来拜帖,想要在三日后拜访颜若凌,她的心才终于算是安定下来。
李如意回来的已经不算早了,如意坊的火爆除了因为丁鸿传和李如意的事情之外,也有马上就要过年的原因。
新奇的年货总是能给人带来许多平时感受不到的体面,既然在哪置办都一样,那如意坊自然就是个好地方。
李如意抓紧了见颜若凌之前最后的三天‘清闲’时光,把该办的事情都办了。
商队的税收送到户部的时候,李如意也是很懂规矩的提前让李十六招呼了一下宋公子,宋公子又悄悄的去给他爹传了信。
于是李如意去户部衙门纳税,宋侍郎亲自关照,过程很顺利,没人敢卡她的手续。
宋侍郎和李如意都很满意。
李如意走的时候,宋侍郎亲自送她,李如意说起了落户的事情。
她倒是不准备在京城落户的,但京城是权利核心,她在这里要放置最合心意的人,自然要把人安排妥当。
这对宋侍郎来说倒是小事一桩。
李如意要安置的人也不多,并不给对方添麻烦,最主要的就是李十六。
李十六这人圆滑聪明,这么多年见的多了经历的多了,性子里的野蛮消磨掉许多,人也更加可靠了。
李如意准备把京城这边的事情,大半放在他的手中,这样一来,他在京城的身份就得做好。
不然哪天得罪了人,人家直接把他驱逐回祖籍,李如意这一摊子岂不是要糟。
她做事向来不愿意给自己留隐患,宁可前期投入多些也不愿意等到后面成了被人拿捏的把柄。
这件事找对人不算难办,宋侍郎也是一口答应下来。
顺便,他又说起眼看就要过年了,户部有一些抄家的东西要卖掉一些,召集了一些商户想要大家都买一点。
李如意原本不在其中的,但这次税给的及时且大方,户部有一些人就想要让李如意也参与进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