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派有:武将,张翼、吴懿;文臣谋士,张松、法正、庞羲、刘巴、李恢、费诗。
骑墙派有:武将,孟达、雷铜、吴兰、吴班;文臣谋士,李严、黄权、秦宓、董和、许靖。
从人员配置来说,蜀中的武将大多数都会同袁尚一战,从军方的层面袁尚很难直接拿下蜀地。文臣方面,一些有野心有志向的文臣对刘璋不满的,或者对自己的官职不满意的,倒是有不少人。可是这些人并不能左右战局。而且也要看正面战场的情况,袁尚打得凶,这些文臣就随风倒,如果袁军进展不利,文臣们也不会去铤而走险。
张松,法正,吴懿等人的实力不足,袁尚经过分析后发现想通过这几个人做撬动蜀军的支点是行不通的。还是要把自身军事行动做好!
袁尚目前希望张松这些投降派能做到的就是,他们能争取拿到西川东部的军区防务重任!袁尚这样就可以从荆州西部进兵,为数不多的蜀军投降派就可以很快的投降,为袁尚打通攻打成都的道路!
死硬派都被文丑和田丰牵制在西川北部就好!
于是袁尚给张松以要务,让他假扮忠心刘璋之人,把此行许昌的一些见闻传达给刘璋,之后向刘璋推荐吴懿,张翼,孟达三人去益州东部进行防守,尤其是战略重镇的涪陵郡和巴郡!
涪陵郡地处荆州与益州交界处,可以算是益州东部的门户!
巴郡则是益州的要塞,从东线要进攻成都,巴郡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
袁尚要张松无论如何都要至少争取这两个城郡中的一个派遣投降派的将领,这么一来袁尚操作的空间就会很大!
张松领命,随后又停留一日,便向袁尚辞行,袁尚许诺了他三品朝廷大员,并且给他赠予许多金银珠宝,让他回西川后能够做贿赂西川官员将领的资金。同时,袁尚告诫他,他的兄长是死忠派,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机密和想法告诉张肃!
张松闻言有些不理解,袁尚远在许昌,怎么对蜀中人物,就连自己的哥哥都这么了解呢?
袁尚自然不能和张松说自己是穿越来的,只能告诉他,悬镜司成立之前,他就已经派出很多人秘密调查过蜀中官员将领了。
张松离开后,袁尚又找来黄月英和刘晔,这次的蜀地作战,袁尚又需要很多机巧术给予他支持。
袁尚把此战的难点告诉二人,就是行军和物资输送。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出蜀多山地,艰险难行,常规车马运输不便。
如何减轻行军和运输压力,是袁尚急需解决的问题!
黄月英作为袁尚的机巧学支持,从她嫁给袁尚的伊始就在众多的战役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防守邺城的机弩,到碾压陈留的雷公车,再到赤壁之战的舰船,乃至修建通往幽州的官渠,每一处都有她的付出。
如今袁尚的收官之战,又该黄月英出手当贤内助了。
袁尚要黄月英随军侍奉自己,刘晔带着墨工坊技师随军而行,逢山铺路,遇水搭桥。
黄月英和刘晔早就为袁尚设计好很多蜀地作战的运输工具,因为袁尚在赤壁之战后,便向墨工坊和黄月英下达命令,研究一些适合蜀地作战的机巧工具来。
于是这数个月时间,黄月英带动墨工坊研制出许多的突破性的武器和工具来。
一个是木牛流马,一个是黄氏连弩!
这边就说到一个事情了,原史中的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是由诸葛亮研发而成,至于他的妻子黄月英到底贡献了多少技术,这个不好说。
但是在袁尚穿越后的时间线中,袁尚很早就同黄月英讲过木牛流马和连弩的思路,因为这两样都是机巧术十分高端的研发,所以初期袁尚根本不指望。如今袁尚和黄月英成婚也有四年多的时间,后者终于通过自己的思路和理解,通过墨工坊研发出了这个时代顶级的科技物品。
黄月英和墨工坊设计的木牛流马是两样东西:
木牛乃是一种比较大的四轮推车,车身轻便而且能够根据载具不同而持续运输,木牛可以在前方用牲畜作为拉力牵引,也可以在后方由人力进行推动。木牛还配有前方的滑轮,在一些地区,甚至可以让人先爬上一些高处,之后把木牛通过滑轮输送上去。针对蜀地的崎岖山路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远比同时代的任何一种传统大型载具都更具有轻便和实用性!
流马则是一种轻便灵活的单人独轮小推车!这东西十分轻便,而且灵巧,并且还通过力学能够承载不错的负重!因为车身窄,只要人能通过的通道,流马都能通过!这个发明创造就是针对蜀地一些特殊地形而针对性制造的。蜀地那些类似于一线天,陈仓栈道,仅容一人通过的地区,流马都可迅速通过。经过墨工坊测试,一人一流马,可以负重三人到四人的负重物品。也就是说四个人要在狭窄栈道背负的粮食,一人一流马就搞定了。而且速度方面比人步行还要快。因为一些下坡路段,十分的省力,上坡也通过独轮而大大提高了速度和运输效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