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釉面陶坛.螺钿漆盒

作品:江汉朝宗|作者:哺恩堂主|分类:现言|更新:2025-05-27 05:48:43|字数:5358字

测量员小王正举着强光手电,踮着脚扒在一堵坍塌了一半的石墙上。好奇地往洞里面张望。

杨浩宇心中狂喜,心中默默祈祷:但愿真的是酒坛......

自打与柳青谈过想让古春参与到天坑二期项目中来并得到柳青的支持后,他一直在思考应该怎样与古春谈这件事情才好。

他手中根本没有上谈判桌的筹码,怎么开这个口呢?

如果找到了能够佐证古寨春酿酒技艺的确是先民们带进来的公共财富而不是某家某户的私有财产,那,一切就好办了。

杨浩宇顾不上洞中漆黑,三步并作两步磕磕绊绊地跑了过去,所有下洞的人员也都被吸引过来了。

七八盏头灯齐刷刷地照进断墙后的石洞,洞中的景象一目了然。

是的!就是坛子!一排一排的姜黄色釉面陶坛紧贴在石壁两侧,呈长蛇状向洞内摆放而去!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杨浩宇的想象了!

他幻想过哪怕只发现一个陶坛,里面残存着些许古寨春的老酒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可是,这堵石头堆砌的断墙后,整个深不可测的洞穴内,竟然摆满了完整无缺的陶坛!

如果这些坛子都装满酒的话,最起码也会有两万斤酒体!

如此规模的古代酒窖,在国内现有的考古发现中,也能排名靠前吧!

会不会是都空的呢?

杨浩宇赶紧给大家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让大家不要随意触碰和破坏任何东西,这才小心翼翼地翻过石墙断垣进入支洞中。

岁月在陶坛的姜黄色釉面上留下了肉眼可见的痕迹,那是恒温恒湿的环境让微生物群落聚集在缸面,赋予了它弥足珍贵的厚重感和历史沧桑感。

进到洞中后才发现,这个支洞外宽里窄,呈漏斗状,深不见底,由外及里越来越逼仄,能容下一个成人直立行走通过的洞道也就五百米左右。

前两百多米的洞道两侧靠石壁处,被人为地打凿或者堆砌成牢固水平的台阶,台阶上稳稳当当地对列摆放着近五百个大大小小的坛子,中间的通道宽约两米,比两边的台阶足足低上二十厘米左右,应该是专门用来搬酒运酒的,另外一个功能可能就是排水——若是遇见潮湿天气,洞壁两侧的潮气凝聚成水滴落下来,不至于在台阶上浸润,而是会渗透到更低的通道处,排出洞外,不至于让洞中过度潮湿。

再看那些坛子,最大的将近半人多高,小圆口大粗腰,目测最少也能盛装两百斤酒体;最小的陶坛就像《水浒传》电视剧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和武松打虎时出现的那种酒壶差不多,单手便可拿起,容量最多也不会超过十斤。

但令人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陶坛里都盛装着美酒。

它们大部分的坛口都只盖着一块打凿过的薄薄的、圆圆的黑色石板,石板下方并没有密封,轻松就可以揭开,拿强光手电一照,可以看见里面空空如也,只是坛子的内壁也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就在大家感到失望时,有人发现洞穴最里侧的十几个坛子不一样:它们被泥巴紧紧地封住了坛口,走近些,还能看见封盖处外露的荷叶,基本上已经碳化了,触碰上就化作灰尘,纷纷坠落。杨浩宇小心翼翼地抱起一个稍小一点的坛子,轻轻摇晃坛体,他明显地感觉到了里面有液体在左右晃动!

杨浩宇内心狂喜不已,这真是如有神助啊!

就在这时,仔细观察着洞壁的小周,突然又兴奋地喊道,“杨总,您看!里面有好多的洞龛!”

洞龛本不稀奇,洞里每隔两米左右就凿有一个洞龛,应该是先祖们为了照明置放油灯的位置。

但当杨浩宇随着头灯射出去的光束看过去,只见洞道里侧的一面石壁上,被人为地凿出了几十个大小不一的洞龛,这显然就不是置放油灯的了,更像是神龛或者是置物龛。

走近去,才发现大部分的洞龛空无一物,仅有几个洞龛里摆放着古拙的青铜和石质酒器,还有一个洞龛里摆放着一个精美的螺钿漆盒。

这些都是三姓寨宝贵的财富啊!有了眼前的这些物件,就可以找出三姓寨的历史线索,成为三姓寨悠久历史的铁证!

杨浩宇再一次叮嘱大家千万不要擅自触摸甚至是挪动这些东西,尤其是神龛里的酒器和那个螺钿漆盒。

他激动地站在石龛前仔细地端详着那个盒子,猜想着这个并没有上锁,只是扣着一个青铜扣环的螺钿盒子里,到底珍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杨浩宇叫来随行的小周,让他再带上一个人先返回地面,联系文物管理部门,让他们赶紧派人来三姓寨进行勘察识别,另外让工程部派人下洞来,依然用石块将这个洞口倒塌的石墙修复完整,在考古人员到来之前暂时封闭此洞。

“要不要再让保卫科的人派几个信得过的兄弟负责看守?”小周考虑问题很周全。

杨浩宇赞许地点点头,“是的!保卫工作必须做到位!这是咱们三姓寨的血脉根源,在把它们完完整整地上交给国家之前,不能有半点闪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江汉朝宗》,方便以后阅读江汉朝宗第15章 釉面陶坛.螺钿漆盒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江汉朝宗第15章 釉面陶坛.螺钿漆盒并对江汉朝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