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沟红旗村,自从得到上面又来一批知青下乡的消息,大队长就一直愁眉不展。
大队长姓杨,与杨宝珠他家有沾亲带故的关系,杨老爷子活着的时候,大队长得叫杨老爷子二舅爷。
当然,这犄角旮旯拐出来的亲缘辈分算不上多亲厚。
此时,杨大队长正耷拉着眼皮,坐在门槛上吧唧吧唧的抽着旱烟。
村头吃午饭早,刚吃过午饭,等会就得招呼上工。
就在这时,大门口传来一声招呼。“杨七哥!”
杨大队长站起身一看,那门外正是杨家老五杨志金,他看了一眼自行车纳闷道。“老五你这都骑上自行车了?行啊!”
“正要上工呢,你嘎哈去?”
要说杨家老五,算起来也算是他们红星村的传奇人物,从小就脑袋瓜子活络。
可就一个毛病,懒,不爱干活。
队里那帮老娘们没少嘲笑杨家养出一个懒汉,让二舅妈撒泼撅了回去,谁也没在那嘴上讨的好。
天长日久,明面上不说,背地里那帮老娘们讲的愈发难听。
谁承想,杨家老五还真就有出息呢?
不知从哪琢磨出个招工名单,悄摸的成了造纸厂的职工,听说还不用转正,直接上班拿工资就成。
这年头当工人福利好,隔三差五的能拎回点油,拿回来点糖票粮票之类的,年节还有肉粮福利。
要么怎么大家伙挤破脑袋都想当工人?
想到这,杨大队长又打量了一下站在门外的杨志金,约莫是滤镜问题,穿的平平常常的杨志金在他眼里。
平添几分城里人的气质。
说不得这小子赶明还有幸吃上商品粮呢!
杨志金和大队里的小伙子都不一样。
从小就脑瓜子活络,猴精。
长的那叫一个精神,常年不下地养的白白净净的,浓眉大眼,一看就是时下最流行的方正国泰民安脸。
“杨七哥,我今天来办一下手续,准备去造纸厂入职了。”
“自行车是找别人借的。”
能借着自行车,还真是出息。
自家村里人有了出息,杨大队长也难得露出个笑,闲聊了一句。“你家宝珠没闹着要去城里啊?”
说起杨宝珠,杨志金表情宠溺,看得出是真心的,遮都遮不住。“我这不答应给她带糖回来吗?她啊,闹着要看新来的知青呢!”
“对了七哥,新知青啥时候到啊?”
话题转到知青身上,杨大队长脸上又没了笑模样,耷拉着脸,一口一口的抽着旱烟瞧着天色。
“估摸着明天晚上吧?”
说着他叹了一口气。“唉,前几个还没回去呢,你说这又来!”
“一个个娇娇弱弱干啥啥不行,送下来有什么用嘛?”
他们大队在东省属富裕村,前前后后来十多个知青,好在这几年政策放宽,家里有背景的使使劲都走了。
剩下的都是家里不大好的,有几个熬不住和村里结亲,搬出了知青所。
剩下的知青挤在知青所,也就将将够住。
杨大队长这么一寻思能不愁吗?
知青下乡得吃他们的粮,知青所不够住他总不能赶人家去席地睡吧?
叫上面知道了也不是个事!
何况眼下夏天还算好,等冬天,那东省的冷风呼呼的吹,真要冻出个好歹,他这个大队长也算是干到头了。
东省不像南方冻不死人,东省这大冬天一会暖和气没供上,能直接冻僵咯。
杨志金跟着大队长去村委会办手续。
两人边走边说,杨志金也好奇了一句。“这次来了几个?”
话一出来,大队长表情更愁,一边给杨志金盖章一边道。“听说男男女女加起来六个。”
“再加上知青所还有八个老知青,哪住的下?这不是胡闹吗?”
“小五你脑筋活络,你给你七哥出出招呗?”
杨志金拿着开好的手续收起来,思索片刻问。“村里还有空着的房子吗?”
得到杨队长肯定的答案,他出了个招。“先让他们挤在知青所,有不满意的再出来住呗,空着的房子和他们收租金。”
这年头个人是不许交易的,村委会和国营的正规部门却没那个讲究,村里的财产租出去,租金也是村里人的共同财产。
算不上资本主义的做派。
想了想,杨大队长点了点头,感觉这法子不错。
他细化了一下,准备给新知青们准备个下马威,就算里面有刺头,好歹能消停一阵。
绿皮火车上,时间过去好几个小时窗外的天色擦黑,吃晚饭的时候,一阵阵奇怪的味道混合着脚臭汗臭味。
味道一传过来,本来有点饿的知青们一个个都没了吃饭的心思,那味道浓的把他们熏的一阵恶心,陈红洁头朝窗,没忍住脑袋往莫知意身上靠一靠。
若隐若现的幽香传来,不像是蛤蜊油的香味,也不知道莫同志用的是什么牌子的雪花膏,这味怪好闻的。
对面那一桌早已偃旗息鼓,出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就那么一会的精神头,没一会就又困又想家,谢书韫困的趴桌子睡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