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施寒山

作品:古代农家日常|作者:坐酌泠泠水|分类:其他|更新:2018-10-07 22:25:59|字数:8216字

“观画,观画……”施寒山朝外面喊了两声。

那个买报纸又得了赏钱的小厮飞快地从外面跑了进来:“少爷,您唤小的?”

“上次金榜提名,跨马游街你是去了的吧?那个头名状元是不是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年轻小子?”施寒山问道。

施寒山今年三十来岁了,自打五年前中了举人后,他就放下了书本,决定再不去参加会试,为了这事,他六十来岁的老爹差点没把棍子打断。

为了这个,施寒山对全城瞩目的金榜提名心有抵触,并没有去看这场热闹。担心老爹问起,他还是派自家的小厮观画去看了看。

“是的,老爷。这位新科状元长得十分俊美,小人听旁人提起,他今年才十五岁。”观画道。

“行,我知道了。”施寒山挥手让观画下去,对报纸上刊登的四篇文章又有了新的看法。

原先,他觉得能刊登在这种人手一份的报纸上的文章,就应该像那些出书的大儒一般,学问是顶尖的,地位也是极尊崇的。而四篇文章里所阐述的观点,也确实给他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创造一种新的学说啊,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非学问极好的大儒莫属。

可现在,知道四篇文章里为首的是一个十五岁『毛』还没长齐的『毛』头小子,其余三个也只是四门学的夫子,这对于有一个在太学里做夫子的父亲的施寒山来说,就生不起什么敬畏心了。

这样的人都能写文章刊登在报纸上,我又比他们差到哪里去?

这么一想,他就磨墨提笔,写起文章来。

那一夜,施寒山就直接歇在了书房里,书房很晚才熄灯。

第二天,他就派了管家,拿着他的帖子,去了书铺那里,要求刊登文章。

书铺的掌柜都得了庄越的授意,态度极好的接待了施府管家,把文章接了下来,又告诉他道:“这些文章我们会交给太学的学正冯夫子以及四门学的学正周夫子审阅甄别,过了稿的我们就会刊登在下一期的报纸上。”

审核这些文章,本来杜锦宁打算安排史修来做的。但他们四人要做靶子给别人打,自己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未免太不严肃,也不够公平。而且以史修的身份与在儒学界的资格,会被人质疑报纸刊登的文章的水平。杜锦宁临出京前,就去请了太学的冯季康做审稿人。

冯季康身为太学的学正,本身就是做学问、并以学问立足的。在看了杜锦宁等人的文章,又听她说起报纸的前景,知道以后文人学者要在报纸上刊登文章,都得经过他的同意,他就欣然允许了此事,还推荐了自己的一位好友,也是当世大儒、四门学的学正周东盛跟他一同审稿。

本来施府管家还想颐指气使一番,用身份来强压掌柜立刻答应刊登自家少爷的文章,此时一听要经过冯学正和周学正审稿,他的气焰就消了下去。

哎呀妈呀,办报纸的是什么人啊,竟然请得动冯学正和周学正来做审稿人,可见背景不一般。这种人,可不是他们施家能招惹得起的。

他老老实实放下文章回去复命了。

施寒山听到管家回禀此事,也无可奈何。只得在家等待消息。

“少爷。”观画给施寒山出主意,“估计送文章去审的人还挺多,您光在家里等也不是个事儿,不如您去那四位登了文章的人家里去,跟他们辩论一番。您不是说他们的身份一般吗?要是用您的理论把他们驳倒,您的名声就传扬出去了。到时候,再让老爷去冯学正那里说说情,刊登文章岂不就容易了。”

“啊呀,还是你小子鬼点子多呀。就这么办!”施寒山表扬道。

他先让小厮出去打听了一番,发现杜锦宁早就被外派到润州任职去了。陆九渊三人倒是在京中。

他换了身衣服,直奔陆九渊家里。却被陆家人告之,陆九渊三人也去润州了。

朋友苏衡听说此事,窜掇施寒山道:“不如咱们去润州一趟。”

他们这些人,一年之中也要出远门好几次,美其名曰“游学”。施寒山一听也动了心。想想父亲那张板着的脸,他立刻答应下来:“好。”又邀苏衡,“一起去吧。”

“行,一起去就一起去。润州不远,再叫上黎子义。”

出远门,人越多越安全。施寒山派人去跟那黎子义一说,黎子义自然同意。

于是大家收拾好东西,带上下人,乘上马车,翌日一早便去了润州。

到了润州天已快黑了,三人包了个客栈的小院住了,第二日,这才让下人打听杜锦宁的住处和陆九渊等人的行踪,然后就得了一个消息:明日沐休日,杜大人在城郊的园林里举办茶会,城里许多有名有地位的文人墨客都收到了帖子。

“那咱们怎么办?”施寒山问苏衡。

苏衡没有说话,而是直接叫了自己的长随进来:“拿我跟施少爷的帖子,去杜大人府上一趟,说我们是从京城慕名而来,特意拜访杜大人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古代农家日常》,方便以后阅读古代农家日常第七百三十五章 施寒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古代农家日常第七百三十五章 施寒山并对古代农家日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