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当演奏瑶琴的时候,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皆无需佩戴义甲,同样是依靠左手按弦改变音调和韵味,右手负责拨弦发声。
关于瑶琴的来历,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
传说瑶琴乃是由上古时期的伏羲氏亲手制造而成!
制作材料取自于梧桐树中的优质木材,而且必须选取树干高度达到三丈三尺的大树,并将其截成三段。
其中,上段部分所制成的乐器声音过于清亮,而下段部分做出的声音则显得太过浑浊;唯有中间那段木材,其音质清浊适度、轻重相宜,最适合用来打造瑶琴。
不仅如此,在完成初步加工之后,还需把这段木头浸泡在水中整整七十二天,然后再挑选一个黄道吉日和吉祥时辰,精心雕琢成为一件精美的乐器。
起初,这瑶琴仅仅设有五条琴弦,外部按照五行元素——金、木、水、火、土来排列,内部则对应着古代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后来,周文王为其增添了一根琴弦,称之为“文弦”;紧接着周武王也效仿前人,再次添加了一根琴弦,并命名为“武弦”。正因如此,这瑶琴从此便有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文武七弦琴。
着名的瑶琴琴曲就包括了《广陵散》,当然,还有《梅花三弄》、《渔樵问答》等。
着名的琴师则有蓝星家喻户晓的伯牙、孔子,还有着名的“闻弦歌而知雅意”的师旷。
师旷之聪这个成语就来源于师旷,意思是形容像师旷那样耳朵灵。出 处——《孟子·离娄》:“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师旷,春秋时代着名琴家,作有琴曲《阳春白雪》,善于辨别乐音,故而才有“闻弦歌而知雅意”之说。
师旷生而无目,因此自称“暝臣”,即盲人,并自称只有靠耳朵辨别一切。他的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因此常和视觉敏锐的离朱并提。
涂山小雅此刻正全神贯注地弹奏着那首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这首曲子相传乃是当年伯牙子期相遇相知时所奏之曲,其意境高远,旋律动人。
只见她玉指轻拂琴弦,叮叮咚咚的琴音便如水银泻地般流淌而出。
琴音时而雄壮、高亢,犹如泰山之巅的狂风呼啸而过,震撼人心;时而又舒畅、流利,恰似山间小溪潺潺流淌,清澈悦耳。
随着琴音的起伏变化,众人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那巍峨耸立的泰山。它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其间,宛如仙境一般。
而那山上的瀑布则如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水花四溅,宛如珍珠洒落一地。
瀑布下方的清泉在雾气弥漫中若隐若现,清脆的水声与悠扬的琴音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所有人在这一刻都沉浸于这美妙的音乐之中,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了那水花溅落在身上的清凉触感,以及激越的琴音在山谷间回荡所带来的空灵之感,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之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喧嚣。
曲毕。
安静如鸡。
唯有晚风轻拂。
斜阳西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缓缓地沉入了地平线之下。晚霞如绚丽的彩带,轻盈地舞动在天空之中,将整个世界都染上了一层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夕阳的余晖透过云层,洒下一片金黄,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那光芒如此耀眼,如同绽放最后的绚烂,让人不禁眯起眼睛,却又忍不住想要多看一眼。
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轮廓变得更加清晰,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色彩饱满明亮。
天空中的云彩也被夕阳染上了各种颜色,有的如火焰般鲜红,有的似宝石般湛蓝,还有的则像一样洁白。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幅变幻无穷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夕阳的炫丽不仅仅在于它的色彩,更在于它所带来的那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在这一刻,时间似乎都停止了,一切都变得如此安详和谐。
静静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着那份来自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喜悦。苏小丫觉得自己的心境有松动了,修为竟然不知不觉的突破到了炼虚期。
苏小丫眨巴眨巴眼睛,简直不敢置信。自从入了这巫神试炼之地,她这都突破了两个大境界了,那可是八个小境界啊!
太不可思议了。
难怪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历练,不仅能够长见识、开阔眼界,还能够涨修为。
嗯!
美滋滋!
呼呼!
呼呼!
就在这时,翅膀扇动的声音清晰的传入耳中。远方,一大群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四面八方飞来,停在树梢。
玄鸟、伯劳、鹦雀、锦鸡、鹁鸪、鸷鸟、布谷、雄鹰、斑鸠、鳻鶞、窃玄、窃蓝、窃黄、窃丹、唶唶、啧啧、鷃鷃??、鹩雉、鹊雉、鹈雉、翚雉、翟雉……
苏小丫看着飞来的百鸟,眼中兴味盎然,据她所知拥有“百鸟之王”的少昊,既是西方天帝,又是句芒的父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