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尧及其母亲庆都,极力挽留,但被启河拒绝了。
启河没兴趣在此地闲居,他的目的地在遥远的西方。
启氏的那些手下们已经准备好了行囊,随时出发。
他们对启河的崇拜,是深深的埋在骨子里的。
哪怕启河告诉他们,此行很有可能再也回不到启氏,也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沿着一路向西,用时三个月,跨过九字形的黄河,到达了后世的甘肃武威。
在这里启河他们进行了休整,与当地的一些小部落交换了物资和信息。
从当地的人打听得知,有些部落氏族是从东夷部落迁来的。
看来这可能是蚩尤战败后,被迫迁徙的一部分九黎族后裔。
也许这就是后世的西戎吧,启河暂时也无从考究。
离开此地,沿着一条大山脉向西行。
这里水草丰美,非常适合放牧。就是后世的河西走廊。
在河西走廊,启河见到了少量的白种人,在进行放牧。
据说来自遥远的西方,他们这一小部分族人,以牧马为生一路向东,跨过天山山脉,历经数代,来到了此处。
至于他们的祖上渊源,已经说不出来了。
启河将他们的马,换走了一大半,后面的路不好走,会损伤很多牲畜,需要早做准备。
走出河西走廊,跨过后世的嘉峪关,来到敦煌附近,这里将会进入后世的新疆地域。
在敦煌附近,他找到了后世的月牙泉。
此时的月牙泉附近不是荒漠,而是一片绿洲中的一片湖,说是月牙,只能朦胧的有个雏形。
休整了几个月,一直等到了春天的到来,才敢向新疆进发。
再一次进行的补给,增加了牛马的数量,特别是给牛马吃的草料,多多益善。
但是运力有限,草料到了后期,还会不充足,要经常补足。
新疆的地势可以用一话来概括:叫三山夹两盆。
三山就是北边的阿尔泰山,中部的天山,南部的昆仑山。
两盆就是北边的准格尔盆地,南面的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又是新疆与西藏的分界。
启河准备走的中间的那条路,就是沿着天山山脉向西行,后世称为丝绸之路的中路。
此时的新疆戈壁滩,要比后世的雨水多,河流绿洲,经常能够见到。
在这些绿洲之间,他们偶尔也会发现一些小的村庄部落。
他们除了放牧,还会种植少量的农田,黍粟为主。
启河的队伍有三百人之多,相对于这些小的部落,是一个十分大的威胁。
这些小部落为了避祸,会经常奉上一些贡品。
启河就会挑一些稀少的物品,比如说草药,玉石等。
此地的氏族部落,有一些是少部分白种人和黄种人杂居,因此混血儿不少,特别是女子容貌上佳。
启河手下大多是未婚男子,他不介意手下们带走相中的女子。
启河告诫手下们,不要欺压他们,要公平交易,彩礼一定要给的丰厚。
本地的氏族部落大多还是以石器,陶器为主。
对于启河他们带的青铜器,铁器十分的向往。
除了珍贵的海盐,有许多本地人没有见过的物品,比如精细的稻米,漂亮的海贝壳等等。
这些都是迎娶本地女子的丰厚彩礼。
此时已经进入夏天,白天已经变得十分炎热,晚上又十分的寒冷。
族人们对这个昼夜温差之大,十分不适应。
有一些族人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出现病倒的现象。
启河只好将自己的血偷偷贡献一点,稀释了,当做汤药喂他们服下。
这样总算没有因为疾病,让族人们减员。
人的问题解决了,牛马牲畜们也跟着出现各种问题。
要么是草料供应不上,忍饥挨饿,要么是各种疾病,病倒死亡,总之牲畜也已经损失不少了。
即便有时候需要翻越雪山,戈壁滩。他们队伍也一直没离开天山山脉边缘。
间隔数日,又能遇到一条河流。
有河就有水草,牛马们有草吃,就能活下大部分。
天山山脉有个豁口,就是走出新疆去往西亚的通道。
启河不是地理学家,他只能凭借另个世界的知识积累大概分析,再摸索实践。
反正他有闲,有钱,有权,有人。
天山山脉的通道,在他的幸运加持下,真的找到了,总算是走出了天山山脉。
沿着河流走,始终是正确的。
这一路也不好走,历经一个月,走了一些冤枉路,又损失了一些牲畜,已经没有富余的牛马了。
如果再损失牲畜,运力就会出现不足。
从帕米尔高原北边下去,沿着河流再向北。
商队终于发现了一大片绿洲,还有当地人的聚居地。
启河不知道,他再往西,就是费尔干纳盆地。
一千多年后那里出来个大宛国。
启河派人拜访了这个游牧部落的村子,想换一些食物补给。
没想到对方居然不肯交易,直接吓得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