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茂陵邑就是看坟头的村子

作品: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作者:叶还生|分类:历史|更新:2024-03-19 10:41:46|字数:9292字

所以,茂陵就成了盗劫的对象了,简直就是盗墓贼的福音啊!

新莽末年,赤眉起义军打进了长安,把茂陵给破了,把里面的东西抢了个精光!

据说,因为陵内随葬品太丰富了,大批将士只拿走了其中的一半呢!

到了二百多年后的晋代,人们在陵内,还能看到成堆腐朽的丝绸和遗留的珠玉呢!

茂陵东南边儿,当时还建了个茂陵邑,好多文武大臣、富家名门都定居在那里了。

茂陵邑有二十七万七千多人呢,居【五陵】之首!

那繁华程度,甚至超过了当时的都城长安呢!

长安那些达官显贵,对能迁居到茂陵的人,可是羡慕得不得了呢!说白了就是古代版的【北上广】!

茂陵墓就说到这儿,是武帝二年修的,我们接着看小皇帝。

说武帝二年,那时候朝廷上的大臣们,整天议论些啥呢?

他们都觉得那晁错是个倒霉孩子,就说他当初出了个削藩的馊主意,结果把自己给削没了。

这之后啊,那些大臣们对待诸侯王,就像对待阶下囚一样,整天找茬儿,说他们这儿不对,那儿有罪,真是鸡蛋里挑骨头!

甚至对那些诸侯王的臣子们,也是威逼利诱,用鞭子抽,硬要他们承认诸侯王有罪。

结果呢,诸侯王们一个个都成了苦瓜脸,怨气冲天。

就这样,叽叽喳喳地,就到了武帝三年。

冬天十月的时候,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中山王刘胜、济川王刘明这四位王爷,像约好了似的,齐刷刷地跑到京城,来拜见武帝。

武帝一看这架势,心想:这啥情况?难道是要来砸场子的?

于是赶紧摆酒设宴款待他们,想先稳住阵脚再说。

席间呢,刘胜王爷听着那音乐声,忽然就泪流满面地哭了起来。

武帝一看,这啥情况?

难道是我这酒席不合胃口?

于是就问了啊:“胜哥,你这是咋啦?有啥伤心事儿说出来让大家开心开心。”

刘胜就答了:“哎,武帝啊,你是不知道,那伤心的人,听不得抽噎声,就像我现在听不得,你这笑话一样。

我现在这心里头,可都是忧伤啊。

每次一听到,这幽妙精微的音乐,我就不知不觉地流泪。

你说我有幸得到朝廷的重用,被封为东方的藩臣,从亲戚关系上来说,我还是你的哥哥。

可是现在朝廷上那些大臣们,他们跟皇上你没有血缘亲情,也不承担国家的重任,就会结成小团体,发不痛不痒的片汤话,互相勾结,来打击排斥咱们宗室皇族。

这骨肉亲情啊,就像冰雪遇到阳光一样消融了。

我私下里为这事儿感到悲伤啊!”

说完呢,他就把那些官吏们,如何侵夺欺凌诸侯王的事情,一一向武帝奏报了。

武帝听完之后啊,心里也不是滋味儿,就觉得这诸侯王们,也确实挺不容易的。

于是呢,他就下令增加了对诸侯的礼遇,废止了那些官吏们,检举诸侯王不法行为的文书。

从此以后啊,对诸侯王们,就施行优侍亲属的恩惠了。

这样一来啊,那诸侯王们总算是稍微松了口气儿,心想:这皇上总算是开窍了!

诸侯王们搞定了,可是黄河不消停了。

话说那年头儿啊,黄河在平原郡那一带,可真是闹腾得厉害啊,水灾泛滥得,跟煮开的锅一样,老百姓们可是遭了大罪了。

紧跟着呢,饥荒又来凑热闹,饿得人们哪,一个个眼睛发绿,差点儿就上演了人吃人的大戏。

就在这时,七月的某个夜晚,西北的天上突然冒出个异星,跟打了鸡血似的闪闪发亮。

老百姓们一看,心里头那个嘀咕啊,想着这是不是要搞出啥幺蛾子。

果然啊,没过多久,济川王刘明那儿就出事儿了。

这货因为一时冲动杀了中傅,犯了罪,结果被撸了王位,流放到房陵县去了。

哎,这也算是他自作孽不可活啊!

咱们再来回忆一下,七国叛乱的时候吧。

吴王的儿子刘驹,叛乱失败后,跑路到了闽越。

他心里那个恨啊,跟个怨妇似的,怨恨东瓯诱杀了他爹。

于是他呢,就天天在闽越王耳边吹风,怂恿他去扁东瓯。

闽越王这货,耳根子软得跟似的,听信了刘驹的谗言,立马发兵。把东瓯的都城。围了个密不透风。

东瓯王一看,妈呀,这是要亡国的节奏啊,赶紧派人向朝廷发求救信号。

这消息一传到武帝的耳朵里,他立马就蹦了起来,召来田蚡商量对策。

可田蚡呢,却觉得这事儿就是个烫手山芋,说越人之间互相掐架是常有的事儿,而且他们叛服不定,从秦朝开始就被当成了破鞋,不属于中国。

咱们没必要去掺和这趟浑水。

可庄助听了却不以为然,他说:

“现在,咱们可不是怕事儿大的时候,也不是朝廷德薄,不能罩他们;

假如能做到这些,为什么要抛弃他们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方便以后阅读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第167章 茂陵邑就是看坟头的村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第167章 茂陵邑就是看坟头的村子并对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