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役和税

作品: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分类:历史|更新:2024-03-19 18:13:57|字数:5172字

朱棣沉默了许久,他很赞同土断,以土断为抓手涤荡一下南方的洪武,建文两朝的旧势力,本来就是他在登基后考虑的第一件大事。

不把南方收拾妥当了,不把自己的心腹安排到各种关键职位上去,他怎么可能放心的带兵回北方。

要知道,靖难之役的结束,不过是他这个永乐大帝生涯的开始。各种问题千头万绪,一个处理不好,刚刚打开的局面就要彻底倾覆。

但朱棣也很清楚,自己不能真的彻底一杆子捅下去,把南方的文人地主都杀光。

不是他仁慈,也不是他害怕会掀起什么反叛,在当今天下,论打仗,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更何况,南方成建制的武装力量早就被他和大明战神一起摧毁的差不多了,地方根本不可能组织起什么有效的力量反扑。

真正的问题根源在于,彻底掀桌子以后,谁帮他治理地方,读书人只出生于地主家庭,这是绕不开的现实。

至于废除徭役,这道政策一旦颁布后,以后修路,修河,运粮这些事谁来做?

长久的沉默后,朱棣把自己的担忧都写给了萧盼盼,同样也告诉了道衍。

道衍并没有立刻给出回答,他也在等萧盼盼这个未来人的观点。

“先说土地丈量,从您父亲建立大明朝,到您现在也不过35年吧。”萧盼盼说道,“这三十五年来,你们大明的总体发展是正向的,说白了,你们还没有进入一个王朝必然要面对的衰落期,最具破坏性的反而是朱允炆在位的那四年。”

寺庙里的应能听到这,惭愧无比的垂下了头。

“但你们大明朝的运气很好,获得了一次纠错的机会,让朱允炆只在位了四年,使得他对整个大明朝统治基础的破坏没有深入下去。”

“什么叫破坏!那叫建文新政!”一众南方地主们歇斯底里了。

“所以,您面对的不是一个团结一致,在朝廷内部拥有强大代言人,在地方拥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豪强集团。所以只要您按照您父亲的鱼鳞册进行一次正常公正的土地核对,我相信您不会遇见什么太大的阻力。”

听到这,朱棣恍然的一笑。这算是他的灯下黑了,而且造成他形成这种思维的人正是萧盼盼。要不是这丫头总是在说庶族文人集团有多强大,他也不会有这种顾忌和担忧。

一旁的道衍也是无奈的一笑,他发现自己刚刚也陷入到了朱棣的那种误区当中。

现在唯一受伤的就是一众南方地主了,然后他们发现自己面对朱棣这个屠夫时,真的无能为力。

“在土地清查完毕后,下一个措施就是逐步的废除徭役,解放生产力。”萧盼盼顿了顿,“先说徭役,你们古代的徭役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地方性的,一种是异地性的。”

“地方性的就是在自己家乡附近维护一下治安,修一下道路,水渠什么的,苦吗?很苦,因为有大量的盘剥和欺压存在,但不至于彻底丢了小命。异地性就是如修长城,修运河,打仗运粮这样的大动作了,那是真的要丢命的。”

“你们古代总说的轻徭薄赋,本质上指的就是不要去搞这些大动作。”

朱棣沉默着,他就是一个要搞大动作的人。

“古代的精英阶层,经过秦,隋二世而亡的教训,得出了轻徭薄赋的执政总结,这是值得赞赏的,更是进步的。”

嬴政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但还是那句话,轻徭薄赋只是治标,他解决不了国家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大的人力需求问题。”萧盼盼顿了顿,“而且随着朝廷执政能力的不断减弱,机构臃肿,贪腐横行,所有的执政成本高速增加,任何轻徭薄赋都将无法实现。”

“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既做到减轻底层百姓的负担,又能保证人力的充沛。”朱棣提问道。

“有现成答案的,雇人,钱从土地里来。这本质是本经济账,只需要把徭役所需要的钱,摊进到土地里,根据土地的多寡来收这笔钱就可以了。”

朱棣和道衍对视了一眼,二人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这个提法太天真了,这笔钱根本收不上来。

朱棣把这个难点反馈给了萧盼盼。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皇权没有下乡。”萧盼盼一点也不意外朱棣会有这样的担心,“您的父亲用粮长制度来保证地方税收,是一次不错的尝试。但这种制度不可能长久,谁家的田多,谁就是粮长,最后这个位置还是大地主家的。”

朱元璋不屑的一哼,心中不忿,他觉得自己的这一制度非常好,是后世执行坏了。

“听过国税局吗?”萧盼盼嘴角一歪。

光从名字上判断,一众古代帝王将相就大致猜到了这个国税局到底是干什么的了。

“将地方的行政,司法,财税三项权力分开是必然趋势,国税局就是管收税的。设置一个累进制的税务收缴方案,家里的田产,财产达到一定的数额后必须缴税,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底层百姓受到盘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方便以后阅读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第69章 役和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第69章 役和税并对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