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冻柿子

作品: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作者:张寳|分类:都市|更新:2024-03-24 07:43:43|字数:4662字

陆明远也吃的差不多了,放下筷子回到办公桌旁,再次查看关于顾维明的新闻资料。

王丽颖将打印好的牛山子乡的资料一份份的送过来。

陆明远偶尔看看资料,偶尔看看网上的新闻,争取找到共同的突破口。

陆明远猜测出一种可能,顾维明想跟沈书华冰释前嫌。

这种省里的会议一般都是在省会城市召开,却偏偏选择排不上名次的桦林市,这里很有可能就有顾维明的作用。

如果在省里开,沈书华未必会去省里参加会议,市长杨一夫去就可以了,

那么顾维明就见不到沈书华了。

所以,顾维明是冲着沈书华来的,

如果是这样,沈书华自然知道顾维明啥意思,

所以心结还在沈书华这里,要不要跟顾维明冰释前嫌?

或者,沈书华想冰释前嫌,也没有机会的,

这次开会来的都是领导,沈书华未必有时间单独跟顾维明接触,

所以就想在发言稿里传达一下,却找不到好的切入口,才会说稿子差点什么。

于是,陆明远断定,沈书华现在只需别人推他一把,这个心结也就解开了,只是他的往事还不想跟郝常旭说。

作为一个地级市市委书记,不应该还对20多年前的感情事耿耿于怀,何况人家还是你的上级,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陆明远决定,稿子的方向就定在示好顾维明上,还让别人察觉不到,

然后再找回共同的记忆来怀旧,双管齐下是最好的方式。

那么切入口是什么,就是稿子的关键。

很快,陆明远将目标锁定在一条新闻上,

三年前,顾维明刚任发改委副主任的时候,去过北江考察,做了一次讲话,

讲话里提到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事,应该提早杜绝。

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意思就是在合作经济圈中,比如说A城以轻工生产为主,B城以设备为主,C城以出口贸易为主,那么A城你就不该再花重金用于发展设备业,B城你就不该大建国际贸易城,C城你就不该总想着自己也加工点纺织品自己卖,这就是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

97年前全国一片建设热潮,97年金融危机之后,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逐步凸显出来,进入二十一世纪更为明显,

顾维明能在三年前提出来,就说明他的危机意识就很强。

那么,就在稿子里加上‘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这样一句话,

不知道顾维明说过这话的人,只会认为沈书华在卖弄,而沈书华也不会在乎别人的评价。

而顾维明自己说过这话,他就会第一时间想到,原来,这些年沈书华一直在关注自己的动态。

这是切入点之一,示好。

那么切入点之二,就应该是,怀旧与释怀。

随后,陆明远又从王丽颖给的资料里看到了牛山子乡的习俗与土特产,

牛山子乡属于隆运市,位于山区,交通并不便利,然而土特产却很丰富,

这次座谈会表面看是各个市要共同发展经济,然而,各个市长肯定是为自己的市摇旗呐喊,想得到更多的资源扶持。

那么就在稿子里表个态,愿意在桦林市的各大商城为隆运市牛山子乡的土特产设立专柜,比如小米,绿豆,花生,大枣,蓝莓,冻柿子等等,再加上一句,如果冻柿子能够运来也可以设立冷库储存。

切入点就是这个冻柿子,

只有在牛山子生活过的人知道,在当地冻柿子也还有一个名字叫冰柿子,

同时当地民俗里写着,如果两人吵架之后和好,就会相互赠送冰柿子,谐音代表着冰释前嫌。

所以,表面看,这是协助兄弟城市销售农产品的表态,

只有当事人知道,沈书华不仅仅在怀念下乡时期,还有冰释前嫌之意。

这就是第二个切入点。

想好之后,陆明远开始着手改稿子。

原稿不动,额外加字,先是写了五百字,觉得有点多,又改成四百字,最后,锁定在三百字了。

大概超出1分钟,如何删减就是郝常旭的事了,当然,前提是沈书华认为可行。

最终定稿,打印出来,陆明远松了口气,爱咋咋地吧,

就算自己赌错了,也不管了,那就让郝常旭继续闹心改稿子吧。

看了眼时间,夜里十点了。

王丽颖坐在办公桌旁,看着打印机出来的纸,很想拿起看看,

陆明远的眼神看了过来,微微摇头,

王丽颖吐了下舌头,压回内心的好奇。

“谢谢你的帮助,请你吃个夜宵吧?”陆明远开始收拾东西了。

“不客气啦,我得赶紧回家了。”王丽颖也开始收拾她的用品。

“行,我打车先送你回家。”

“不用不用,你住钢厂,咱们完全不顺路的,而且我骑自行车了。”

“这么环保。”

“想买车,也买不起呀。”

二人说着离开了办公室。

出了办公大楼,院内一片寂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方便以后阅读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第52章 冻柿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第52章 冻柿子并对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