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岁月温情

作品:永乐大帝|作者:焚琴煮鱼|分类:历史|更新:2025-10-16 05:55:49|字数:5802字

永乐二十五年暮春,天寿山的草木刚抽新绿,徐妙云的陵寝前却透着几分肃穆。朱棣穿着素色常服,头发已染了大半霜白,手里捧着一束徐妙云生前最爱的海棠花,缓缓放在墓碑前。徐妙锦跟在他身后,同样一身素衣,手里攥着块半旧的手帕 —— 那是当年徐妙云亲手绣的,上面绣着 “姐妹同心” 四个字。

四子朱高烨刚满十岁,穿着小版的藏青官服,规规矩矩地跟着磕头,奶声奶气地说:“母后,孩儿跟父皇、母妃来看您了,您在那边还好吗?”

朱棣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头,声音轻得像风:“你母后在那边,肯定看着咱们呢。”

祭奠完,朱棣没让内侍抬轿,执意要徒步下山。徐妙锦知道他的心思,也没劝阻,只是默默陪在他身边,朱高烨则牵着两人的衣角,一步一步跟着走。山路两旁的野草刚冒芽,偶尔有风吹过,带着泥土的气息,让人心头泛起淡淡的怅然。

“一晃眼,妙云走了快三年了。” 朱棣先开了口,目光望着远处的山峦,“还记得当年在金陵,她刚嫁给我时,还是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一转眼,咱们都老了。”

徐妙锦攥着手帕,眼眶微微发红:“姐姐这辈子,都在为陛下、为大明操心,从没好好享过福。要是她能看到现在的大明,肯定会很高兴的。”

“是啊,她肯定会高兴。” 朱棣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现在百姓顿顿能喝上肉汤,松江、北京的码头挤满了各国商人,连美洲、澳洲都有咱们大明的人…… 这盛世,她当年也盼着。”

两人慢慢走着,话题不知不觉回到了过去。“还记得你长大后咱们第一次在北平王府见面吗?” 徐妙锦突然笑道,“那时候我刚从江南来,见了陛下还对暗号,陛下最开始被人家迷住了,但是对了暗号后却想杀掉人家!。”

朱棣也笑了,眼神里满是温柔:“那时候你才十五岁,穿了件白色裙子,躲在妙云身后,像只受惊的小兔子。后来妙云跟我说,想让你留在王府,我还怕你不愿意,没成想……”

“没成想姐姐后来看穿了咱们的心思。” 徐妙锦接过话头,脸上泛起红晕,“她还特意找我说话,说‘陛下是个值得托付的人,你们俩在一起,我也放心’。”

提到徐妙云的促成,两人都沉默了片刻。朱高烨仰着头,好奇地问:“父皇,母妃,你们在说什么呀?什么看穿心思?”

朱棣笑着抱起儿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在说你母后和母妃年轻时的事,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下山的路走了近一个时辰,回到车上,徐妙锦给朱棣递了杯热茶:“陛下,您年纪大了,下次可别再徒步了,要是累着了怎么办?”

朱棣接过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没事,走走路,能多想想妙云的事。不过你说得对,咱们得好好活着,不能让她担心 —— 这也是她的遗愿,不是吗?”

徐妙锦点头,眼里满是认同:“嗯,咱们好好活着,看着高炽把大明管得更好,看着高烨长大成人,也算是不负姐姐的心意了。”

车子驶回紫禁城,路过太和殿时,朱棣掀起帘子,看着广场上往来的官员,突然叹了口气:“妙锦,我觉得,我该退位了。”

徐妙锦愣了一下,连忙问:“陛下,您怎么突然说这个?现在大明正是鼎盛的时候,您要是退位,会不会……”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 朱棣打断她,语气平静却坚定,“我今年已经六十五了,精力不如以前了。高炽监国这么多年,做事稳重,百姓也服他,是时候让他挑大梁了。我要是一直占着皇位,反而容易出乱子。”

他顿了顿,继续道:“不过你放心,我不会一下子就退。先把实权交出去,炎黄社的元首之位传给高炽,让他先熟悉全局。等过个一年半载,时机成熟了,再把皇位传给他,我就当个太上皇,陪着你好好享享清福。”

徐妙锦还是有些担心:“可高炽性子软,要是有人不服怎么办?而且陛下您当了这么多年皇帝,突然放权,怕是会有人趁机生事。”

“放心,高炽只是看着软,心里有主意。” 朱棣笑着说,“这些年他处理赈灾、漕运的事,哪一件不是办得妥妥当当?再说,有我在后面撑着,谁敢不服?至于放权,早放比晚放好,让他早点独自面对,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回到皇宫,朱棣没歇着,直接让人召来朱高炽和炎黄社的核心成员,在乾清宫召开理事会。朱高炽接到消息时,正在东宫处理奏折,听说父皇要召开理事会,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急匆匆赶了过来。

理事会的人到齐后,朱棣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今天召大家来,是有件大事宣布 —— 从今日起,炎黄社党魁、元首之职,由太子朱高炽接任。”

这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朱高炽更是连忙起身:“父皇,儿臣资历不够,不能接任元首之职!还是请父皇继续主持炎黄社,儿臣在旁辅佐就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永乐大帝》,方便以后阅读永乐大帝第12章 岁月温情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永乐大帝第12章 岁月温情并对永乐大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