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秘方和杀手锏

作品:全家穿:扛着键盘去逃荒|作者:青鱼头尾汤|分类:古言|更新:2024-05-21 13:12:03|字数:4354字

除了一号练习生沈大林之外,另外其他四名练习生也很快到位了。

这其中包括徐里正他妹、张春的亲娘徐凤霞女士,马七大爷的二儿子马东夏。

还有两位沈清远之前不熟识的,一个叫李旭的半大子和村里的小寡妇田二妮。

这田二妮在村里也算是个有名的人物。

在靠山屯,她是出了名的惨。

自从前年嫁到靠山屯之后,才进门子不久,她家男人就因为下河摸鱼淹死了。

留下家里一个身体不好的娘和一个脑子不好的妹妹。

这一老一小,就成了田二妮身上需要背着的两座山。

不少人都说,田二妮肯定要不了多久就会改嫁,毕竟她还那么年轻,颜色也好,咋可能拉拔着一老一小就这么白瞎了自己一辈子。

可谁知,直到现在,田二妮还是老老实实的待在靠山屯。

她娘家来接过两回,都没跟着娘家人走。

这背后有啥故事,大伙儿不知道,只是乡里乡亲的,看这一家三口老弱病残怪可怜的,平日里多少都会帮扶着一些。

这次徐里正知道有这么个做买卖挣银子的活儿,也就首先想到了田二妮家。

沈清远不太了解后来的这两人,不过田二妮的事儿,他也多多少少听到过一些。

相比起沈清远的知之甚少,沈圆圆可就知道的多了。

毕竟天天去老榆树底下唠嗑可不是白去的。

沈圆圆热情的拉着田二妮因为整天干活儿而粗糙得干裂变形的手:

“二妮姐,你会做糕么?”

田二妮有些拘谨的把手从沈圆圆的小手里抽出来,轻轻说道:

“你还是叫我郑嫂子吧。

我会煮饭,没做过糕点。”

郑,是田二妮嫁的男人郑丰收的姓氏。

沈圆圆没想到田二妮会这样说,当下有些怔愣在原地,旁边的徐凤霞见了,怕田二妮刚才的话惹了沈圆圆不快,忙站出来打圆场:

“那城里卖的金贵点心我们这些村妇哪里有机会学回来,不过圆丫你放心,这灶上的事,女人家天生就比男的干的好。”

说完还得意洋洋的看了一眼马东夏和李旭。

沈圆圆心想:徐奶奶,那可未必~国宴厨子可好多都是男的呢,就连她家也是她爸做饭比她妈好吃。

沈圆圆给四人带到灶屋里去,先一人给发了一盆面粉,让他们给揉成馒头。

这一步,是准备先看看几人揉面的基本功和手劲。

她准备了两款点心和两款小吃。

红枣糕和白玉糕。

这俩一个是红糖红枣白面和面发面做成的。

一个是白糖猪油和面粉制成的。

小吃是钵仔糕和驴打滚,还有一个沙琪玛做备选。

因为沙琪玛需要用油炸,在没有找到稳定的植物油进货渠道之前,这个方子拿出来做的话,成本有些高。

古代也是有植物油的,像香油和花生油现在就已经有使用压榨工艺取油的作坊了。

但与现代一桶5L的花生油只需要百十块钱不同,由于芝麻和花生产量有限,再加上压榨的出油率比较低,所以植物油的价格远比猪油还要贵。

沈圆圆的农场空间里到是还有不少桶花生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等存货,可这些她还是想留着供自家使用,毕竟吃一桶少一桶,这些都属于消耗品。

“徐奶奶,您手劲大,面揉的也好,不如您来试试驴打滚吧。”

由于在广元府糯米属于金贵物,不适合他们这种在集市上摆摊的小摊贩售卖,所以沈圆圆选了与糯米一样具有粘性的大黄米来替代糯米。

沈圆圆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黄米,交给徐凤霞:

“徐奶奶,这个大黄米洗净之后放到锅里蒸熟,在拿到石臼那捶打成粘糕状。

这袋子是红小豆,也是需要上锅蒸熟,然后过筛加入糖浆,使其香甜细腻。

最后再把这袋子黄豆粉用空锅炒熟,等前面的豆沙卷准备好之后,在表面裹上一层黄豆粉就成了。”

沈圆圆把驴打滚的制作过程跟徐凤霞大致描述了一遍,然后让她先去蒸黄黏米和红小豆。

转过头又叫了田儿妮进来,开始跟她讲白玉糕的制作过程。

“白玉糕又叫贵妃糕,因其外观莹白如玉,入口细腻甜香,回味无穷而得名。

这白玉糕的做法也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把一定量的猪油和白面搅拌在一起,然后在把...”

沈圆圆开始手把手的教田二妮如何和白玉糕的面。

猪油自然是跟张屠户说定好的,以后张屠户摊子上的猪板油都被沈清远家包了。

只有沈清远家提前打过招呼说不要之后,剩下的肥肉和猪板油张屠户才会带到摊子上出售。

白玉糕用到的是冰糖,还是研磨成粉的冰糖。

这道小吃贵就贵在东西的用料上,冰糖、细面、猪油,全都是平日里庄户人家舍不得吃的好东西。

而且,沈圆圆还在给田二妮的那袋子白面粉里加了别的东西。

五分之一的玉米淀粉和木薯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全家穿:扛着键盘去逃荒》,方便以后阅读全家穿:扛着键盘去逃荒第217章 秘方和杀手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全家穿:扛着键盘去逃荒第217章 秘方和杀手锏并对全家穿:扛着键盘去逃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