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宁王府。宁王杨豪和赵无极正兴奋莫名的谈着话。
“哈哈哈哈,果如先生所料,他们真的封闭了所有的城门了。先生算无遗策,本王佩服佩服!”
“王爷谬赞了。只要陈庆之死亡的消息传到他们耳朵里了,他们必然便会担心我们是不是还有什么后招。为了以防万一,会实施全城戒严,这并不难想到。不过,倒是没有想到,他们连驻守城外的军队都下了禁令,甚至连日常的训练都停了,呵呵,真是天助王爷啊。”
“嗯,这么一来,咱们无论要在城里做什么,都不必担心城外的军队了。唉,若非陈庆之一直牢牢的掌着军队,令得本王一直都没办法将手伸进去,想做什么事儿,都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否则也用不着走了这许多弯路的。”
“陈庆之,确实在军队中威望卓绝,非任何人可比。他们想必是担心咱们会趁此机会,利用军队逼宫,呵呵,殊不知,咱们目前根本没有能力做到这一步的。”
“嗯,既如此,那就赶紧开始下一步吧,本王已经等不及了。”
“遵旨。不过,还有件事情请王爷明示。那就是关于汪直汪公公,此人毕竟是有着宗师修为的,到时候,属下怕是没有办法留手的。只能全力以赴狙杀他了。否则,若是让其逃脱了,后患无穷啊!”
“唉,这个本王明白。虽然咱们和他有交情,可惜老汪他,终究是有点三心二意了,始终不肯完全臣服于本王。此事虽然遗憾,不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你说的对,既然都到了这份儿上了,又岂能妇人之仁,你且放心大胆去做吧。欲成大事,难免会有所牺牲。本王曾经给过机会,只可惜,老汪不珍惜啊!”
午后,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队伍,以“清君侧,除奸佞”的名义进逼宫门。与此同时,一份檄文开始在城内广泛传播:火器营主管汪直,心存篡逆之心,先谋害了皇帝陛下,致使其陷入昏迷,后又设计诱杀了当朝兵马大元帅陈庆之,窥视国器。奸佞当道,忠义不伸,宁王虽势单力薄,却也不忍见乾坤倒转,纲常沦丧,将以七尺微命,奋起抵抗,扶保社稷,匡扶正义。煌煌人朝,岂能落入宵小,灿灿文明,不可毁于贼寇。希朝堂上下,贤达民众,皆以大义为任,共除奸贼云云。
陈大元帅被人害了?这是最让民众惊愕的事情,难怪今日一早,又是封城又是戒严的。汪直,那不就是个阉人,他竟敢行此大逆不道、人神共愤之举?当然,大部分民众并不能立即分辨出这件事情的真假。由于戒严令,他们自然也没办法走出家门,去求证什么。但是,今天官府的种种异常举动,都表明了,绝对是发生惊天的大事了,莫非:人族守护神一般存在的陈庆之大元帅,真的殒命于一介阉贼之手?
普通百姓的看法,显然不会影响到局势的发展。皇城北门,玄武门。这是镇守皇城的重要门户,自然是修建得极其坚固的。别说三千人了,哪怕是三万人想要攻破它,也不会那么容易的。不过,那只是针对常规情况而言的。对于这三千“除奸队”而言,他们根本就不跟你玩什么冷兵器、肉搏战,而是一上来,就动用了火器、火药。不到半个时辰,玄武门就被破了。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没有战术、没有武勇,只有硬解,完完全全的降维打击。刚刚封闭了几个时辰的皇城北门,在几声爆破声后,便轰然倒塌了。
守卫玄武门的将士,自然都是精挑细选过,忠心耿耿的勇武之士。只不过面对火器,他们根本就有心无力,毫无招架之功。整个过程中,除了用弓弩射杀了几人外,便再无任何建树了。而由于封城、戒严令等措施,哪怕玄武门第一时间发出了警报,并向各处求援了。但,直到城门被破,"除奸队"长驱直入了,也没能等到一兵一卒的援手。
长乐宫。
升平公主杨静姝面对着一身戎装的兄长,宁王杨豪。本来还有些战战兢兢的,但当看清楚形势了,倒反而又平静无比了。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但俩人自小就不亲近的,某种程度上,对于宁王今日的所做所为,杨静姝或者并不感到意外吧!就像一个坏人,你知道他早晚是会做点什么事儿的,于是当他真的做了以后,你也只会反应道:“噢,我就说嘛,他果然干了这种事吧。”
皇宫内,时不时的还会传来爆炸声,喊杀声,但已经比之前稀稀落落了许多。显然,宁王一方已经逐渐的掌控了局面。这种情况下,杨静姝当然明白,回天无力了,也是因此她显得如此的平静。面对着宁王及其身后的数百士兵,只有小老虎风翼,还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对方,其他的宫人、侍卫,或死或伤或逃或降,整座殿内如今只剩下杨静姝、吴琳以及一狐一虎。自知道陈庆之出事之后,杨静姝便感觉到不妙了,也做了些应对的措施。只不过,终究对方是早有预谋,行动更是果决迅速,加上强大的火力,导致了现在的局面。而他们之前的那些举措,也变相帮助对方阻挡了驻守城外的军队的支援。或许,直到现在,城外的军队都还不知道城里发生的事情的。总之,大势已去了。杨静姝蹲下来伸手安抚着焦躁不安的阿虎,使其慢慢的平静了下来,免得他枉自送了性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