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禅门下沙弥讨问 佛院中方丈解签

作品:秦王本纪|作者:墨染幽兰|分类:历史|更新:2024-05-03 12:37:07|字数:10496字

却说,李峻夜至五行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威逼利诱之下,才成功策反柳依依。次日,令碧瑶将其送至万花楼,同初霁前往扶云寺,行至半山腰,发现扫径小沙弥,举止怪异。

李峻正要询问,初霁突然上前一步,指着小沙弥呵斥。

“你这小和尚,怎么一惊一乍的?如此无礼,知道这是谁么,这可是……”

李峻闻之,赶忙打断初霁,走到小沙弥面前,半蹲下来。

“告诉哥哥,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清远。”

清远小和尚,显然是被初霁方才吓到了,说话支支吾吾。

“清远,不错,谁给你取的名字啊?”

“是……是广善师傅。”

“那哥哥问你,为什么方才摸你的头,清远显得那么害怕呢?”

见李峻并无恶意,清远放下心来。

“师傅说过,清远的头上有慧根,施主不能乱摸的,不然就不聪明了,不聪明师傅就不喜欢清远了,师傅不喜欢清远,其他师兄也就不喜欢清远了,到时候清远就只能回到先前的山上了。”

或许是年龄太小,不曾见过这等场面,清远竟偷偷抹起了眼泪。

“好好好,哥哥不摸你的头了,好不好,清远来这里多久了?家住在哪里啊?”

“家,清远没有家,这寺庙就是清远的家。”

清远抽了抽鼻子。

“清远没有父母,小的时候,是被花婆婆带大的,后来花婆婆生了一场重病,清远没钱请大夫,花婆婆没几天就走了。”

说着,清远又抹起了眼泪。

“花婆婆去世以后,清远就一个人在山里流浪,饿了就摘些野果子,渴了就喝山泉水,两年前,师傅路过,就将清远带到这寺庙了。”

倒是个苦命的孩子,无父无母,唯一的亲人花婆婆也染病去世了。

“初霁,拿些银两给小和尚。”

“是。”

言毕,初霁取了些碎银子递到清远面前。

“这……这清远可不能要。”

“是不是姐姐方才太凶了?”

“不……不是的,姐姐,师傅说过,清远只是个干杂活的,还不能收取,等到清远成佛之后,才能受到香火。”

初霁转头看向李峻,李峻看向清远。

“既如此,就算了吧,日后让广善方丈多照顾这个孩子吧。”

初霁随即将银两收了起来。

“哥哥认识清远的师傅么?”清远好奇地瞪大了眼睛。

李峻点了点头。

“那清远怎么没见过哥哥?”

“哥哥来的时候,清远还没来呢。”

“原来是这样啊,师傅可是个大善人,清远有衣服穿,每天也能吃饱饭,就是不长肉。”

言毕,清远嘿嘿嘿地笑了起来。

真是个奇怪的小和尚。

“哥哥问你,方才在想什么呢?扫地也不专心。”

“这个啊,方才清远在想句话,想来想去想不通,就失神了。”

“清远想的什么啊?”李峻似乎对这个小和尚很感兴趣。

“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清远不明白。”

“此句选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是的,师傅也是这么说的,哥哥真有学问。”

“清远有什么不懂的么?”

“清远不明白为什么只有丰衣足食,才能知道礼节、重视荣辱呢?”

“如果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又如何知道礼节、重视荣辱呢?”李峻反问道。

“师傅也是这么说的,清远还是不懂,清远虽然年纪小,也算小百姓,当时在山里的时候,清远就是知礼节的孩子,花婆婆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无论何时都要知道礼义廉耻。”

“那清远为什么要来这寺庙呢?”初霁突然插了一句。

“当时清远也不肯,花婆婆说过,不能受嗟来之食,后来师傅说在寺中做些杂活,不能算嗟来之食,只能算自力更生。”

李峻闻之,似乎对这个小和尚更加好奇。

“这世上好多事,就像双刃剑一般,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有的人富甲一方却信口雌黄,有的人虽衣着单薄却心系天下。”

“哥哥的学问好深啊,这样一来,清远就更不懂了。”

李峻闻之一笑,“清远年纪太小了,长大些就懂了。”

“师傅也是这么说的,大人的世界好复杂。”清远摸了摸头。

“好了,哥哥不陪你了,还要去山上拜访广善师傅呢。”

“好的,哥哥,清远也要继续扫地了,扫不完,就没有午饭吃了。”

“清远小和尚再见。”初霁道。

“哥哥、姐姐再见。”

清远拿起扫把,一会扫地,一会停下,好像在想着方才的事情。

李峻没有在此处过多停留,径往山上走去。

这上山的路,比方才还难走,好在这山间景色秀丽,倒也不觉得乏味。

又过了一个时辰,两人才到达山顶。

果然是高处不胜寒,才登上山顶,便觉得冷风阵阵,初霁见状,赶忙为李峻披上外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秦王本纪》,方便以后阅读秦王本纪第29章 禅门下沙弥讨问 佛院中方丈解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秦王本纪第29章 禅门下沙弥讨问 佛院中方丈解签并对秦王本纪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