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基地大建设

作品:乱世上海滩|作者:思想有毒|分类:穿越|更新:2024-05-11 04:24:41|字数:4306字

大量的征兵也让淞泸护军使何丰十分的恼火,因为已经是一个师的兵力了,比他这个真的护军使还强大。

他直接向北洋政府举报,淞泸警察局副局长私自扩军,这可是死罪。

不过冯国章可不是吃素的,他的马仔李纯的人,越强大,皖系就控制不了上海。不过段总理是皖系啊,所以也是批评有加。

不过人家是警察啊,还是辅警,不花政府钱的兵。

齐六斤一下子成了风云人物,进入了北洋军阀的视线之中,但这是冯国章的直系,所以让段奇瑞头疼的很。

......

龙港城,这里按一圈一圈的环形设计,很快规划成了市区及郊区。

郊区的农田及住房被重新规划,原来的农民也被规划进了一条条村子之内,白送了他们一套套的二层院的砖瓦房。

地也是再进行分配,划为一个个片区,形成一个个的村子。每三个村子左右为一个镇子,三个镇为一个县,三个县加特别的区为整个龙港自治岭。

有地的交一成税,没有地的交三成税,10年后地就是你的。

东印度地方非常的穷,不过也有不少的苏丹见这里有好处,纷纷想派兵来抢。

这个时候就知道,卫黄已经变成个狠人了,一个活口不留,凡是抢东西的,叛乱的全砍头示众。

说是三个香港大小,其实不得不把驻军向北推进到了费尼河口。

而这里的人力建设需求量太大,移动来的十来万人都在建设着,而东印度南的平民更是想向北上龙港自治岭工作。

用劳动来换取钱和食品,各种生活用品。

制度沿用港式法律,不过现在还是以政府资本为主,自由资本主义为辅。

在农业与建设增加了不少的机械之后,这里的工作变得十分的轻松,而城市建设需要着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使得英缅及英印、法印的资源大量销售到龙港区,这些洋人天天都在数着钞票。

铁矿、煤矿、铜矿还需要大量的购买。

因为有着大量的高端设备与技术骨干是德国的工程师,还有不少从东非运过来的技术人员,齐六斤除了秘密隐藏着他们工作,还需要清还德国大量的债务。

并不是还钱,而是提供大量的枪支与弹药。

......

一艘万吨轮船挂着米字龙旗开向索马里的哈丰角码头,现在这里人影都没几个,然后是两条5000吨的中型轮船在这里接驳后,偷偷地驶向莫桑比克。

这里有着两万支Gew98步枪,二十万发子弹,和一百吨炸弹和几万个手雷,几百吨汽油。

还有不少香烟、罐头,衣袜等补给。

普士亲王亨利收到电报之后,无不表扬这种合作模式,又保住了生产线,更是免费得到了不少的枪支弹药。

而在龙港,果然卫黄不可能只征一个团的兵力,他把一个加强团拆分成两个团,一个营,几乎就是一个旅的人了。

沈震天作为局长,现在把局升格为厅,三个县为三个局,一个镇分一个科。警察数量也达到了六千多人。

龙港区的大建设有着不少的洋人工作人员,也有着不少的华人及土着,对日用品、食品、手工品等等产生了需求。

一时之间周边的一些有钱人发现了商机。

纷纷入驻,在齐六斤的各类公司、百货、娱乐等商铺之后。

而有些人有了钱,也开始了摆摊,开店。

就连顺势从星加坡、香江、广州、上海等地的大商也像闻到血的鲨鱼一般,纷纷发现了大商机。

东印度的苏丹等发现了硬的来不行,他们的东西也好,干脆大家平等交换,他们有的是黄金。

费尼河很快建造了一条石桥,两边只驻少量的兵,经过的商家都交税起来。

桥的两边成了边界,进龙港区需要签证。

龙港港口码头越建越大,越建越多,来往的船越来越多。

移民的人生活越来越好过,住的是政府提供的砖瓦房,还有院子,不再是上海滩的滚地龙。

而且在这里的工作赚钱不少,政府开通了电报公司、邮电公司。就是说可以与华国的亲戚朋友写信和发电。

不少人还以为这里还是华国的地方,现在他们也能烧烧烟,吹吹水,上上茶馆。

现在的人口大约也就二十万左右,不过汇丰银行已经开始计划在这里开设银行了,看来有先见之明的人不在少数。

新城区街道两旁, 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新城区注重绿化与环保,让人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怀抱。这里众多的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吸引着无数的人才。

如果齐六斤来到这里看得情况就知道,城市的中央就是一座皇宫式的建筑,环绕着建筑的就是一环一环的商铺与民宅。

就像莫斯科城这样,中央是皇宫式的政府办公区,外围就是一圈一圈的大马路分割成的各个区域。

......

龙港自治领中央位置的政府大楼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乱世上海滩》,方便以后阅读乱世上海滩第188章 基地大建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乱世上海滩第188章 基地大建设并对乱世上海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