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石油产业

作品:汉末无衣|作者:期羲|分类:历史|更新:2024-05-11 13:47:47|字数:5202字

众人一边吃着米饭一边听着他说过来之后的事。

最后说到了南方,日南南边的地方现在就是莽荒之地,毒蛇猛兽数不胜数。

“诸位,你们是没见过那巨蟒,第一次见我还以为是蛟龙吓得半死,后面经过那边土着的讲解才知道就是普通的巨蟒。

那东西六七米长,比人的腰都粗……………”

大家都没去过那边,包括秦澜所以大家听的津津有味,许久之后田丰才停下来对着秦澜道“主公,崖州、夷洲必须握在手里。

那两个地方鱼群实在太多了,听说有一种金黄色的鱼成群结队近乎泛滥,还有大量的优质沙滩可以让百姓赶海!

如今两地加起来不过两三万夷人,想要夺取易如反掌!”

秦澜摆了摆手“我何尝不知那边的好处,但是现在咱们没人手啊,步子跨的太大容易扯到蛋。

日南那边我都只是作为一个育种基地没想过现在就去开发,其他地方就更不必说了!

等段琯再在那边耕耘一年吧,后年让他过去拿下崖州将那里作为北方蔬果供给地。

北方虽然地广但是气候实在寒冷,百姓们常年只吃一些萝卜青菜,到了冬天更是只能吃豆芽菜。

水果也少的可怜,咱们栽种果树也是需要时间成长的,州城那里今年种下去了几百万棵果树,最快也要两三年之后才能有收获。

到时候流民更多了,更不够吃!咱们得做长远的打算!目前船只紧缺,桐油价格更是暴涨,工部那边焦头烂额,现在只能想想别的办法。

远航船的船坞刚刚搭建好正在准备木料,要是以后缺乏桐油咱们什么都做不了........”

所有人难得的聚在一起便开始讨论起了政事,今年不赶巧,鞍山那边也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工,秦澜什么都干不了!

这边出厂的石油很快就进入了提炼环节,不过不再是那种原始的大锅熬煮,秦澜将这边开采出来的铜矿组织人手进行冶炼。

十月份的时候足足冶炼出来了四万八千斤,不纯,杂质多的不得了,随后他们加入了不少的铅做成青铜。

一个巨大的白泥模具前所有人紧张的看着匠人将三大锅青铜汁倒进去,整个装置就是一根高达五米的青铜空心柱子。

这种大型青铜铸造技术在汉朝已经非常成熟,只不过造这么大的其实还是很少见到!

“石师傅,这一次改良了散热用的沙子应该不会再炸了吧?”甘宁好奇的蹲在一个老头身边询问。

石师傅是将作监的老人了,各种大型礼器都经手过,不过铸造这么高大的还是第一次,他挠了挠地中海笑道“应该不会了!

之前没准备好,这东西只要散热不均匀就很容易裂开,咱们增加了铜和锡的比例减少了铅和铁,应该问题不大!”

这东西算是相对合理的炼油装置,五米高,直径三米的巨型柱子顶端开口是煤气的出口,这东西会被直接输送到两百米外一个埋在地下的铅罐子里冷却。

随后继续通过铅管输送到下一个铅罐子,一直远远的来到下方平整的营地里才会被放出来点燃。

矿工们常年劳作吃喝都是大锅饭,自然需要燃料,这东西只要上面不停止炼油,下面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煤气。

烧热水洗澡也好,煮粥做饭也好,甚至晚上还能取暖照明!

之所以要弄这么长的管道就是害怕返火爆炸,这么多罐子只要最下面的一个爆炸了上面就会直接断开连接。

这一根管道是单独走线的,其余的都是排列好从炼油口一直排列到中央平地。

这地方的大油田就在北方后世的奥哈,距离海边不远,秦澜的计划是直接将成品油用管道输送到海边带走。

反正铅锡矿这东西在这个时候一点屁用都没有,多的能堆成山了!而且这东西的好处就是即便是破损了都非常容易修补。

铸造也很方便,管道连接更是便捷所以整个玄州积压的铅锡都被慢悠悠的从海上运了过来。

临时做的水泥船几乎成了一次性用品,过来一艘报废一艘,索性被他们直接凿沉用来建设港口!

青铜柱子上第二个口子是出汽油的,第三个是煤油,第四个是柴油,剩下的还有一个口子这地方出来的重油基本上只能用来取暖烧锅炉,或者当做润滑油使用!

至于底上剩下的一大堆那就是沥青石蜡润滑油这些了,这些东西他们没办法分离只能一股脑的用在扎染上。

粗布甚至渔网放进去拿出来晾干就是一块优秀的防雨布,特别是皮郡这边什么建筑都没有。

八个月的冬天那是会要人命的,这些东西需要快速的下发给百姓挖建地窝子或者山洞!

至于那些硬邦邦的沥青服和鞋子自然也是刚需,毕竟这些人以后都要在这边以矿业和渔业生存,太冷了根本干不动的!

秦澜他们一直在这边忙活,一直到暴雪即将到来之前匆匆离开了此地返回玄州。

基础已经做好,剩下的他也顾不得太多只能慢慢发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汉末无衣》,方便以后阅读汉末无衣第117章 石油产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末无衣第117章 石油产业并对汉末无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