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横扫白波军

作品:三国:本想做忠臣,为何逼我造反|作者:不要虚盘他|分类:历史|更新:2024-05-12 12:24:36|字数:4250字

当杨奉率领大军赶来救援时,谷内士卒十不存一,郭太身亡。

主帅身死,白波军人心惶惶,杨奉与几名将领商议,先退回山寨,修养休息。

待军心稳定之后,再发兵为将军报仇。

几位将军做了决定,大军立刻启程,也顾不上张辽有没有派兵追赶。

反正现在的情况就是,早跑早安全。

五百骑兵夜袭白波军营,再添一把大火烧死郭太,烧掉两万白波军。

张辽声名大震。

大营内人人振奋,望向张辽的目光,就像望着那位英武的大寨主。

军心可用!

哨探报来白波军全军拔寨后撤的消息,张辽敏锐的猜测出,白波军军心不稳,士卒没有斗志,要全面撤兵了。

张辽心说,老子还没打痛快了,你们跑这么快干嘛?

不过,你们会跑,老子就不会追吗?

“全军出击。”

军令如山,张辽率一千骑兵纵马提枪而去。

李青急的“嗷嗷”直叫,喊着“将军等我一等”,连忙命数千步卒列阵追击。

范重距离张辽大寨还有数里时,得知了白波军撤退,张辽率军追击的消息。

心中一面念叨着“大寨主英明,慧眼识珠”,一边催促大军放弃辎重,轻装简行,追击白波军。

身后便是晋阳,也不怕有人抢了辎重去。

于是,三波人马追在白波军身后,白波军则没命的朝南边跑。

一路上无数人投降,留下的遍地辎重粮草。

范重一面追击,一面听取汇报。

心里想着:白波军可太富裕了,都比的上我们寨子了。

前方传来大军失利的消息,白波军所在的河东地区顿时慌了手脚。

各处镇守的头领在看到项战的铁骑后,纷纷改弦易张,在城头上插上了项字大旗。

别问,问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杨奉面对疯狗般的项军,一路损兵折将,大军逃亡无数。

抵达河东时,望着城头上插着的项字大旗,头皮发麻。

项战用张辽牵制我们,率军偷袭了河东?

城墙上站着的人还是以前的老面孔,只是那些人斜睨着丧家之犬般从大路仓皇逃窜的杨奉,丝毫没有出来请他喝一杯的意思。

就算有,杨奉也不敢去。

谁知那些猢狲会不会把自己绑了,送到项战的大营去?

天尽头,是隐隐的连绵青山,如一条巨龙盘踞在河内与河东的交界处。

马儿马儿,你快快跑!

快送我回山寨,就安全了。

就在杨奉无比思念大寨之时,前方丘陵之上,一面大旗迎风招展。

一人银甲红袍,倒提长戟,策马出列。

在他身后,一彪人马缓缓出现,散发出强烈的压力,让杨奉忍不住的心脏狂跳。

离的近了,他望见大旗上绣着一个大大的项字。

完了,全都完了!

一个张辽,就让白波军损兵折将,何况还是项战,半月扫荡太行山,一回合擒拿张扬的猛将!

杨奉下马投降,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甚至觉得能败给这样的猛将,是自己的荣幸。

至此,这支本该活跃到建安元年的义军,成为项战的部众。

寒冬,大雪飘飞,千里冰封。

项战率军回到晋阳,论功行赏,在各郡安排自己的人手。

此时,才显示出流匪占领城池后,人手不足的问题。

寒门士族打心眼里看不起流匪,无人愿意出来为项战效力。

想在流民中淘的真金,更是难上加难。

目前除了李青、范重,只有十数人文人被提拔上来,辅佐民政。

“不臣、儒凡,你二人多次提醒我,让我取信于朝廷,我皆置若罔闻。

如今势力大涨,麾下却无可用之人,难啊!”

范重劝慰道:“其实,这也不难。主公眼下夺取并州大部分土地,而朝廷却无能力来讨伐我们。

只需一纸书信,向朝廷称臣,想来大将军不会吝惜爵位。”

李青闻言摇头:“丁原与何进交好,人又在洛阳。我们占了他的并州,他恨我们入骨,定然会阻挠大将军封赏我们。”

他眼珠一转,眯起了眼睛,笑着望向项战:“我有一法,可使主公得偿所愿。

不过,只怕污了主公名声。”

项战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睛斜睨李青。

“儒凡的意思是,让我结好十常侍?”

李青心说还是主公了解我啊!

“何进与十常侍不合,举国皆知。何进不同意的事情,十常侍一定同意。

况且十常侍贪财,主公只要奉上足够的财物,并州刺史也不是不可能。

还有一点,蹇硕为四园八校尉中的上军校尉,连何进都要听从他的指挥。

他们在内,我们在外,相互照应,对大家都有好处。”

从政治利益来看,李青分析的头头是道,这也是项战目前能做出的最好选择。

但是,那可是祸乱朝纲的十常侍,与他们搭上关系,就会搭上十常侍走狗的标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本想做忠臣,为何逼我造反》,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本想做忠臣,为何逼我造反第17章 横扫白波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本想做忠臣,为何逼我造反第17章 横扫白波军并对三国:本想做忠臣,为何逼我造反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