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多谢公主赐教!

作品:鸦渡西风|作者:北斗瑶光|分类:古言|更新:2024-05-13 12:47:25|字数:6632字

季如光没想到她回转地如此痛快,抬手悬在半空,一时有点迟疑。

符寿安反而竟直接拍了上去,纤纤素手透着凉意,却毫不示弱,用足了十分力气。

“成交!”

“殿下就不继续追问,我图的究竟是什么?”

“哼!有什么好问的?”符寿安拿起案报,头也不抬:“横竖你助我离开在先,之后你图什么,又是另一桩生意了!”

季如光顿时无奈,这个公主,果然不好招架。

玉纯悄悄凑近符寿安,有些忐忑。

“殿下,眼下情势复杂,仅凭他一张口,便答应了么?焉知他不是以口舌作诱,拿话套我们,临了又返给太子?”

“放心吧,我心里有计较。”

符寿安拍拍玉纯,出言安慰。

答应季如光,自不是符寿安热血上头,也不是她心存侥幸。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季如光此人,心思深沉,目光犀利。

她的全盘逃跑计划刚好都落入他的掌握。

私改观内布局,囤积引火之物、玉清在贵妃面前的假死、对办案主官设局动刀子……哪一条报上去都能让她万劫不复。

她似乎被彻底拿捏了。

但现实又能证明,季如光并不是敌人——他对太子麾下丝毫不假辞色。抛下雷敬让她瞧,带来全盘案报,所有地方都体现了诚意。

最重要的是,若不是有及重要的事,谁会愿意与一个不相干的人同缚共死?

通关了全局,她的棋盘上,只找到了这一座生门。

一炷香毕,她已经读完了所有的案报。

“如何?”

季如光颇有些期待。

符寿安指着案报上福生的名字:“这个人,可以提来让我看看吗?”

季如光看了公主一眼,有点意外。

案报里只提了发生的事情,却并未包含分析判断。

符寿安能从这些文字里发现蛛丝马迹,其心思缜密灵动,着实高于常人。

“这个福生,是贵妃娘娘最为得力的女官,这些年来为主人赴汤蹈火不说,还搭上了东宫太子。只要仰仗这对母子,便会有大好前程,于情于理,她都是最不可能杀害贵妃的人,甚至两桩案子发生时,她都不在现场,公主为何怀疑她?”季如光试探道。

“因为身份。”

“身份?”

“嗯。”

符寿安点点头,“原来她是前礼部尚书赵奇瑜的嫡亲孙女。而赵奇瑜和他儿子被罢官斩首,赵家被抄,都是我看过之后几日内发生的。”

“公主怀疑作案之人,是为了复仇,所以构陷于你?”

季如光虽觉得有点意外,但细细一想,也不是没有可能。

符寿安继续说道:“我自小便有这奇异本事,也不知是娘胎里带的,还是吃了什么桃儿果儿生出来的。”她将案报摊在手中,一遍遍地翻,目光却在别处。

“在这观里长到十岁,父皇便总是和范公公一起来,命我看一些人的眼睛。我记得,都是些老头子,有的是文官,有的是武将,甚至还有一位皇叔,颍川王。他们进来时,有的只说来祈福,有的,却已剥去了官服官帽,浑身血淋淋的。”

季如光静静听着她讲。

语气冷静,没有起伏,所说之事,却全然与骄矜少女的生活毫不沾边。

对这些事习以为常,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父皇之所以要我看,有的是谋反却找不到书信往来,有的是贪弊却寻不见金银所在。最奇的是,有的只是见了什么人,哪怕那人不承认,父皇也会勃然大怒。”

符寿安抬头看着季如光。

“他们之后的结局,父皇从不跟我提起,我都是让玉真她们悄悄四下打听,才偶尔得知,他们或被罢官流放,或被满门抄斩。倒是从没想过,这些人竟还会有家人,留在宫里。”

季如光点点头:“公主进寿安观的时候还小,不知也属正常,本朝惯例,勋贵重臣若是犯了大罪,男丁抄斩,成年女眷充军,直系子孙若在十二岁以下,无论男女,皆抄没入宫。”

“这么看来,福生昨日来见我时,气势汹汹的模样,倒也不全是倚贵妃的地位耍威风,而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罢了。”符寿安苦笑:“此人你们可审过?”

这下轮到季如光苦笑了:“我们虽未想过罪臣之后复仇一事,却也觉得福生甚为可疑。可太子将她护得很紧,没有确凿破绽,我们净尘司也动她不得。”

“没想到净尘司看起来威风八面,办起案来,也是如履薄冰,各处掣肘。”符寿安感叹一句,同情大过了揶揄。

季如光也笑着自嘲:“内帏的案子,向来都是烫手山芋,再说司公与我撑腰,可不包括逼得太子和禁军统领狗急跳墙。这不小臣才来请公主出手。”他冲着符寿安抱拳,大方一笑,明明是做小伏低,却磊落洒脱。

符寿安合上案报,起身在殿中来回踱了几步。

此案幕后之人确实思维缜密,甚至算准了党羽有后台撑着,连净尘司来了也轻易奈何不得。只要挨过三日,他便高枕无忧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鸦渡西风》,方便以后阅读鸦渡西风第17章 多谢公主赐教!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鸦渡西风第17章 多谢公主赐教!并对鸦渡西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