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强子都伤得昏迷不醒了,咋不去医院?去医馆干啥?医馆能比医院管用?”
被石林一提醒,四舅叶兴民也感觉不对劲。
按理来说伤得这么严重,不应该是直接去医院的吗?咋还去医馆?
二舅叶兴国解释说道:
“他们去的是惠生医馆,听小妹夫说,惠生医馆的吴大夫医术很厉害,去他那比去医院管用。
正好钱金莱兄弟俩也听过这位吴大夫的大名,所以就去了惠生医馆。”
“刚才小妹他们动手打人的时候,医馆的人也出来拦了。
那吴大夫也宽慰了几句,说用了他的药,醒过来的机会非常大的,只要醒过来,后面再经过他治疗,应该就不会留下太严重的后遗症。
我们回来之前,医馆那边已经给强子灌了药,现在小妹和小妹夫两人在医馆守着,等强子醒过来......”
县城惠生医馆的吴大夫,听到这名字,叶老三、叶老四他们几个住县城的,都是点头,表示听说过这位吴大夫的大名,医术还挺不错的的,
送到惠生医馆去,倒也不算是去啥不知名的小诊所。
其中,四舅母文娟对这位吴大夫还挺熟悉的,说道:
“惠生医馆吴大夫的医术很厉害,他开的药比大多数的中医大夫都要管用,基本是立竿见影,一两副药下去情况马上改善。
县城那边很多人都爱去找他看病,我之前也去找他看过好几次。”
见老三、老四、文娟他们几个,都认可这位吴大夫,陈桂香想了想,说道:
“你们说,小妹、大海他们会不会和这位吴大夫认识,让吴大夫帮他们隐瞒情况,好让钱家多赔偿点?”
打从李国强吐血,要去医院,她就觉得李国强他们是为了多要点赔偿,
到这会儿她还是觉得李国强应该伤得不重,可能是装的,甚至还请了那位吴大夫帮忙配合。
闻言,别人还没发表意见,叶兴邦先瞪了她一眼,大声说道:
“就你有脑子,你当钱金莱他们是傻子?强子是不是装的,他们看不出来?”
“就算他们看不出来,那吴大夫总该能看出来吧?
吴大夫和小妹两口子关系得多好,才能为了帮强子他们故意说谎,不要自己多年的名声?
他吴大夫是姓吴的,也不姓李啊!和强子不是一个姓!”
被叶兴邦这么一指责,陈桂香也感觉,自己这话说得好像是有些不合时宜,缩了缩脖子,没有再继续说。
旁边的叶美惠、陈翠花等人,则都是出言劝慰叶兴邦和陈桂香,让两人别因为这事置气,其实叶美惠她们心里也是和陈桂香差不多的想法,只不过她们没那么着急说而已。
这时候,石林转头看向四舅母文娟,说道:
“四舅母,我前些时间在京都经常跑医院,也跟着京都那边的老大夫见过一些病人,你这胃疼的毛病,看着不大正常,有空还是到市里的大医院去查一查身体吧。”
“至于你们说的,那个惠生医馆的吴大夫,那人我知道。
他有个规矩,给人看诊开药,会要求病人,把药交由医馆的人代煎,煎完先喝一副药看看效果,然后剩下的药汤再打包带回去喝。
这个规矩,对外是说,给他那边的学徒们,赚个烧火煮药的钱,
实际呢,这位吴大夫的医馆,每个月都会从市里购买大批量的西药,其中主要以止疼药、安眠药为主。
他那边开的汤药为什么效果这么好?主要就是靠的这些止疼药和安眠药,实际他开的中药有没有发挥作用,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
这也就导致了,去他那边看病的人,都说效果很好,立竿见影,但其中有不少人喝完药汤后,过两天身体该不舒服还是不舒服......”
县城这位吴大夫,石林还真是记忆犹新,上辈子他跟着于乐山学医的时候,就曾听说过这位惠生医馆吴大夫的名头。
当时很多人都说,这位吴大夫的医术,不比中医院的于乐山差多少,甚至在很多小毛病上,吴大夫用药更加精准,效果要更加的好。
那时候,石林就在疑惑,吴大夫是不是真有那么厉害?
当时他和于子钰(于乐山女儿),还找了几个吴大夫给病人开的方子,拿去给于乐山看,
于乐山看后,对那吴大夫开出的药方,评价是十分中庸,大错没有,但效果也不会太好,他想不明白吴大夫的药方,为啥能比他开的更管用。
当时只是一个插曲,于乐山也没太在意这个事情,继续每天按他自己的方式去给病人看病。
直到后来,于子钰在大学里做药物研究,想起这位吴大夫的药汤,
找人到吴大夫那边买了几包药汤,带回实验室研究后,她这才明白,原来是这位吴大夫在药汤里掺了的止疼药和安眠药,暗地里搞了波“中西医结合”,所以他的药汤才见效那么快。
研究明白后,于子钰也没到处宣传,破坏吴大夫的口碑,只是跟石林、于乐山等人说了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