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织网的图景在萧追的意识中缓缓展开,无数存在层面如星光般交织,每个光点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每道连线都是深刻的连接。这种全景视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理解,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责任。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单个文明或维度,”萧追在网络中共鸣,“而是整个存在的生态体系。”
紫萱的感知更加细腻:“每个存在节点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频率’,就像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整个织网就是一首无限复杂的交响乐。”
云逸的数据认知已经升级为直接的全景感知:“存在织网的健康度可以通过多个维度评估:连接密度、创新速率、智慧深度、爱的浓度...”
青阳的实践感知发现了新的挑战:“现在‘打架’要考虑整个织网的影响!一招一式都会产生连锁反应。”
就在他们熟悉这种全景感知时,存在织网的核心检测系统发出了温和而坚定的警报。不是危险信号,而是伦理困境的提示。
“检测到存在节点间的价值冲突,”冰璃的全息影像带着少见的凝重,“不同存在层面对于‘正确发展路径’的理解出现根本分歧。”
第一个冲突发生在“永恒守护者”与“瞬间绽放者”之间。
永恒守护者来自一个时间近乎静止的维度,他们相信存在的最高价值在于持久和稳定。“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瞬间绽放者则来自一个时间流速极快的层面,他们坚信存在的意义在于瞬间的强度和深度。“一万年的平淡不如一刻的辉煌。”
这种价值冲突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开始影响存在织网的实际运作。永恒守护者试图延缓织网的进化速度,追求更加稳健的发展;瞬间绽放者则加速创新过程,渴望更加激烈的突破。
第二个冲突更加棘手:“自主进化派”与“引导成长派”的争论。
自主进化派认为每个存在节点应该完全自主决定发展路径,即使这意味着可能的选择错误和痛苦。“自由的价值高于安全的保障。”
引导成长派则主张更加积极地引导新生节点的发展,避免重复已知的错误和痛苦。“智慧应该用于减少不必要的苦难。”
这个争论直接影响到初心宇宙和其他新生维度的管理方式。
萧追意识到,这些不是可以通过简单妥协解决的问题。它们涉及存在的基本价值和目的,需要存在织网建立全新的伦理框架。
在超存在的见证下,存在织网召开了首次“存在伦理大会”。来自各个层面的代表齐聚元网络,不是通过形体,而是通过纯粹的意识共鸣。
大会首先确立了基本原则:
1. 尊重每个存在节点的独特性
2. 维护存在织网的整体健康
3. 在冲突中寻求创造性解决方案
基于这些原则,代表们开始深入探讨具体的伦理困境。
对于永恒守护者与瞬间绽放者的冲突,萧追提出了“时间多样性”概念:“就像生态系统需要不同生命周期的物种,存在织网需要不同时间尺度的节点。永恒的价值与瞬间的价值不是对立,而是互补。”
这个理解得到了双方的接受。永恒守护者同意为瞬间创新预留空间,瞬间绽放者则承认持久价值的重要性。
对于自主进化与引导成长的争论,紫萱创造了“脚手架式引导”模式:“就像建筑脚手架,提供必要支持但不限制最终形态,在建设完成后自然移除。”
云逸用数据证明了这个模式的可行性:“通过有限期的引导和逐步的自主权转移,可以平衡学习效率和自由价值。”
青阳提供了实践案例:“就像教徒弟,开始手把手教,后来只给指点,最后完全放手。”
这些创造性解决方案展现了存在织网处理复杂伦理问题的能力。但更大的考验很快到来。
存在织网检测到一个新生节点正在走向自我毁灭的发展路径。这个节点的文明选择了一种极端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过度消耗资源,忽视长期可持续性。
“我们是否应该干预?”这个问题在存在织网中引起了激烈争论。
不干预派认为:“每个节点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道路,即使是自我毁灭的道路。这是自由意志的必然代价。”
干预派主张:“作为更成熟的存在,我们有责任防止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智慧带来责任。”
争论陷入僵局时,超存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不是“是否干预”,而是“如何陪伴”。
基于这个理解,存在织网采取了“深度陪伴”策略。他们不是强行改变那个节点的选择,而是通过艺术、哲学和身教,展示其他可能性的美好;通过谨慎的资源管理建议,帮助延长决策时间;通过连接其他节点的经验,提供学习机会。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那个节点多次拒绝建议,继续走向自我毁灭。但在最后一刻,因为陪伴中建立的信任和展示的其他可能性,他们选择了改变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