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诸葛瑜主导此次雍州大战?!他不是曾说过,不遇明主就不出山?!”
咳咳咳!
身侧的好友用胳膊肘碰了碰他,小声道:“小点声,生怕皇城司听不见吗?诸葛先生既然已出山,就说明寻到了明主。”
至于明主是谁,肯定不是大周皇帝。
“多谢兄弟提醒。如此说来,卧龙书院捐书一事并非空穴来风?”
前段日子,隐隐有传言说卧龙书院把藏书全捐去了云州。
当时太学书院的夫子们和祭酒都判定,这是一则流言,说不定是云国公派人故意放出来的,只为让各家捐书。
如今看来,诸葛先生都去解决雍州大事了,卧龙书院捐赠书,很符合情理。
天下文坛三巨头,诸葛瑜,崔三论,朱雄英。
崔三论是云国公的义父,自在京都起就为云国公鞍前马后,四处奔波,到了云州后,更是焕发事业第二春,老老实实镇守朔州。
诸葛瑜先是捐书,又去带兵雍州,很明显是云国公锅里的肉。
朱大人虽然在南郡,但听闻他和云国公的关系也极其亲密。去年松茸爆火,其中似乎就有他和云国公的手笔。
云州还有即将建成的万书楼……
两个好兄弟对视一眼,眼神里皆是蠢蠢欲动。
怎么办?好心动,也想去云州!
心动的人很多,付出行动的人更不少。
皇城司的首领接过手下的汇报,眉头蹙起,略微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把此事告知陛下。
想了想,他还是进宫面圣。
皇宫的氛围一日不如一日,宫里的婢女和内侍恨不得自己是聋子,瞎子,是个木头人,一个个面无表情。
皇城司首领对此已经习惯了,他还知道,宫里聘的宫人,给的待遇比以前高出三成,就这样,招人还费劲。
年轻皇帝莫地抬起眼,犀利的眼神为狭长优美的黑眸染上一层薄薄的寒冷冰雾:“都有谁?”
“啊?!”皇城司首领一愣,人那么多,要全报出来吗?
皇城司首领瞥一眼大周皇帝,见他好像是认真的,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挨个念起名字。
这一念就念到了夕阳西下,明月升空。
皇城司首领的嗓子都要冒烟了,终于说完最后一个名字。
年轻皇帝的脸色淡淡的,看不出喜怒。
皇城司首领却不敢轻举妄动,身上肌肉紧绷着,好像坐在上面的是一头猛兽。
年轻皇帝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说今天天气很好一样:“把他们都抓起来,关入大牢,以谋叛论处。”
嘶。
皇城司首领手指发麻,条件反射地想要抬头看一眼,又猛地垂下去。
真抓啊?!
名单上最起码有上千人。
大周刑罚有十恶不赦,第三恶就是谋叛罪,即叛逃到别的国家。
犯此罪者,处以极刑,并株连亲属。
至于株连的是三代还是九族,就要看当今圣上的意思。
即便是株连三代,那也是涉及上万户人家。
不至于此吧?
再说了,若真要如此追究,崔家,相州各家,又该如何处置?
皇城司首领左右为难,这活儿若是捅到朝堂上,让佟太师得知,不得扒了自己的皮?
皇城司本就不受人待见,若办了这事,自己卸任后还能有命活着吗?
“为何还不走?”年轻皇帝抬眸,黝黑的双眸像是浓墨一般,看着死气沉沉。
皇城司首领垂在身侧的手指微动,小声开口:“陛下,是否要株连亲属?”
年轻皇帝用手托腮,手指在桌上轻敲。
皇城司首领心里生出一丝不妙,果然下一秒就听见年轻皇帝轻飘飘道:“株连九族。”
皇城司首领瞳孔猛地放大。
自古以来,有历史记载的,株连九族的案例只有一例。
那就是隋朝杨玄感一例。
杨玄感起兵反叛失败,被隋炀帝分尸示众,家族罪及九族。
这九族,分别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子女,自己的姐妹及子女,女儿及子女,本族叔叔伯伯。
外祖父家族,外祖母娘家,姨母及子女。
岳父家族,岳母的娘家。
皇城司首领整个人都麻了,他再也忍不住,抬起头来,仔细打量年轻皇帝的神色。
年轻皇帝的脸色虽然有些惨白,但眼神清明,显然没有喝酒。
既然没有喝酒,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全部吗?”皇城司首领脑袋嗡嗡的。
名单里,好像有人是自己连襟家的堂弟。
自己应该不算在九族之内吧?
“全部。”
皇城司首领恍恍惚惚地走皇宫大门,一出门,双腿一软,瘫倒在地。
“大人!”守城门的士兵连忙上去扶一把。
皇城司首领摆摆手,嘴里小声嘀咕着,“天要塌了,天要塌了”,踉踉跄跄地奔太师府而去。
佟太师听完皇城司的话,猛地站起身,衣服都来不及换,坐上马车就要去面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