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易,陛下所言则晦涩精妙....”
霍光长叹。
言尽意,比白马非马相比,后者就如同逗弄小儿之说。
继续道,
“着书,立说,不以书不以说,则道理不发....道理不在,可道理生于心,不用文字、语言发,难道就真不在了吗?”
霍光两眉拧在一起,
若没有文字和语言的载体,道理是否还存在?
刘据也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子见周将衰,出关隐世,关令尹喜强留老子着书,老子四千言着道德经,
着书之前,老子心里定然早就有道德经,可着出来后,道德经才真正存在,
道是否在?
我以为,
介于在与不在之间。”
霍光喃喃道:“在与不在之间....陛下高论!”
刘据道德经的例子举得实在精妙,
老子着书后,道德经的道理才存在,才被世人看到,可老子着书以前,这道理只在他心中,它就不存在了吗?若未通过文字和语言的载体,老子活着这道理就存在,老子死了这道理就不存在了。
还有个例子,刘据因涉及剧透,便没举出来,
嵇康死前,奏广陵散,未传人,人死,广陵散失。
也表达了一件事,
若没有用语言和文字的载体,嵇康存在,广陵散存在;嵇康不存在,广陵散就不存在了。
此论还可延伸,连名实之意都难以辨明,再深入就进到了“道”的领域,难怪王导对此三论如此推崇,江左才子对三论百辩不腻,三生万物,三论不断推演,可生出万事万物。
霍光总觉得,陛下还有此类议题,恨不得都揣回去再想,可怜巴巴的望向刘据,
“陛下,此类之论还有吗?”
“还有两个。”
“竟还有两个,陛下,能不能....”
刘据含笑点头。
易学宫的开宫三大论,提前漏题给霍光也好,让他能多想一段时间,到时代表朝廷争论,可更加精深,
“第二论是养生论....”
“言尽意”是名实之论,“养生论”则是性命之论,性和命组成人。全真教分裂,分成南北两宗,一方认为“先性后命”,另一方认为“先命后性”。
养生论,实为改命之法,嵇康认为天道有全,人道不全,思考能否将人道补全,与新世纪福音战士里包含西方圣经风格的“人类补完计划”不同,嵇康的养生论,极其中式,又极讲求个体的独立存在。
“养生论是说...”
霍光目不转睛。
突然殿外传来噼啪炸响,将安静论道的君臣二人惊顿。
“父皇!快出来呀!”
殿外响起鲤儿和虎儿的声音,刘据叹道,
“这几个孩子。”
刘据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七八岁狗不理,与小时候的可爱相比,这个年岁的小孩能折腾到家长心身俱疲,
我小时候也这样吗?
刘据记得,自己小时候安静又可爱,可不这么淘气。
当然,刘据可能是给自己加滤镜了。
起身,推开殿门,霍光遗憾地起身跟上,养生论陛下还没开始说呢,就没有了。
太子进、长公主鲤、二皇子弗,在掖月殿前的丹墀上,点起爆竹,显得兴奋异常,
汉时的爆竹不是烟火,就是把竹子烧爆,此时又被科馆稍有创新,弄出了些彩烟,具体也不知那些匠人如何弄得,但应该不难.....
宫内肃寂,也就这三位天不怕地不怕的敢点爆竹,他们三人还罩上鱼龙纹的锦布,学着舞狮起来,
刘据是又好气又好笑,
霍光在旁微笑,
“想来诸位殿下是见陛下没去观鱼龙戏,特意学过后,演给您看的。”
“定是虎儿出的主意。”
刘据咬牙道。
二皇子弗就会这一手,其实是自己想作祸了,还总能给自己找出合适的理由,
霍光:“二皇子殿下极其聪颖。”
“聪颖不假,聪颖可不是好事。”
刘据笑笑。
他一直是这个观点,就如对鲤儿说得,
不聪明有不聪明的困难,聪明有聪明的历练,
记得谁说过,宁可子女愚钝,也不要他们聪明。
三个小家伙终于折腾完了,气喘吁吁的跑到父皇身前,
“阿翁,鲤儿学得不错吧!”
刘据笑笑:“不错,就像是看真鱼龙戏一般。”
“父皇,孩儿呢!”二皇子弗赶紧邀功。
刘据还是笑眯眯,
“这主意不知是谁想出的,为父一定要赏他。”
“孩儿想的!”刘弗毫不犹豫道,“是孩儿想出来的。”
“跳得不错,去找你阿母也跳一遍。”
“啊?”
虎儿懵了。
霍光在旁憋笑。
赵钩弋是东宫谋士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太子据时期,就一起干了不少事。霍光对赵钩弋稍有了解,若论凶狠,她恐怕仅次于张贺,虽然用凶狠形容女子不太合适,但霍光真想不出更合适的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