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
丞相霍光道:“陛下,微臣去寻边通问问。”
“去吧。”
霍光行了一礼,出宫外,仿若踏入了两个世界,寒意扑面而来,不自觉打了个哆嗦。
刘据在宫内折了折熊毛毡,
想到了一句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烧不尽啊,烧不尽。”
.........
“霍相。”
来到外宫,丞相长史边通一见霍光,便立即起身行礼。
边通自幼习纵横术,在正史中,像是狼人杀的猎人,和廷尉张汤极限一换一,更重要的是,他是齐地官员的代表,齐地生出什么事,霍光第一时间就是来寻他。
从丞相长史边通脸上,霍光还看不出什么,
“各地收成如何?”
秋收已过,各地粮储都要上报一次,这几日,天下诸郡农田是丰是贫也都陆陆续续传了回来。
中原不愧为农业大国,中央集权体制也是因农业而生,历法循农时,庞大的帝国更是建立在耕地上,万般变化传承,都绕不开一个“农”字。
“霍相,这几日仅整理出了长安、洛阳、三河几地,三河今年收成丰沃,又是个大丰年。”
霍光调侃道:“在三河做官还真是轻松,相反,在岭南做官也真是不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厨艺再好,没有食材该怎么办?同人不同命,同官亦不同命。”
闻言,丞相长史边通一时不知该如何对答,
霍光平日一丝不苟,开口有益,绝不会说调侃之语,再者,霍光一番话说得极为敏感,
官就是官,按体制而论,甭管是什么郡,好郡孬郡,郡守就是秩两千石,这是不变的,霍光身为百官之首,群臣之极,开口论调同官却不同命,真让边通不知该如何对了,
许是知久不回话太不礼貌,边通先是赔笑两声,再开口道,
“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与三辅地是为天下之中,高皇帝祖宗之制云,‘宗室不得典三河’足以见其重,陛下迁都后,长安三辅势微,三河更重,又有天下最丰沃广袤的农地,是为泽恩之郡,其他诸郡真是比不了,如您所言,可谓同官不同命。
然如今大汉郡县百余,三河只有这三个,旁得官还要做的,贫郡有贫郡的难做,富郡也有富郡的难做,总没有一帆风顺的,为官之道,肃谨己身耳。”
霍光看了边通一眼,喃喃念道:“为官之道....肃谨己身...长安、洛阳如何?”
听得霍相陡得开口又饶了回去,边通心里更没底,不知自己答得是好是坏,是对是错,面对眼前这位比自己小了足足两轮的丞相,边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边通什么人没见过?什么人没打过交道?却还真没见过霍光这一号人物,
他也明白,与霍相交谈之间,想占据话头是不可能的,索性问什么,答什么,
洛阳也属河南郡,因其是新的京城了,税粮各数便独立出来了,不和河南郡掺在一起说,
“洛阳与去年无异,独长安收成极差,老话说,年前雪,年后旱,长安和三辅年前遭了大雪灾,开年又是连着的大旱,乡间更是....”
丞相长史边通说到这,猛地一顿,自觉说错了话,
“乡间更是如何?”霍光寻着问下去。
“唉,乡间…乡间…乡间更是传言,陛下迁都,长安的龙脉也跟着陛下走了,长安这才遭了这么大的灾。”
霍光摇摇头,“还要与司农署说说,再传禀陛下,该免税免税,该支粮支粮,天象有异,与人事何干?尽人事而已。”
“是。”
边通抿紧嘴唇,再不敢多说了,千言万当,不如一默。霍光也在暗中瞧着边通,俩人共事这几年,一主一辅,配合极为默契,可现在一时间都摸不清对方想法了,霍光暗道,
“边通真不知此事?见他所言所行,非但不知陛下受刺,更不知齐地罢度田....”
“边长史,可知曲沃代翼?”
“霍相,知道。”
但凡是学过经学的,不会不知曲沃代翼一事,
讲的是晋国跨度七十余年,曲沃(小宗)攻伐翼(大宗)一事,晋国大宗只要新立一君,小宗不计代价就要弄死,最后搞得周王也没办法,承认了小宗的合法性,
其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就是出自这支小宗。
曲沃代翼影响深远,不止是改变了晋国的格局,更是改变了中原的局势。
像边通这般纵横学派出身的,断不会不知此历史事件,霍光没再问边通什么,反而是自顾自的说道,
“曲沃代翼,我曾听董先生讲过。”
边通面容一肃,
董仲舒这个名字,对于大汉意义重大,从今日回顾,董仲舒教出了当今圣上,如今的大汉栋梁——霍光、审卿、张安世、苏武等人也都是董仲舒门生,更是受恩当今圣上“一帝赠一字”的无上恩宠。
“西周讲求亲亲、尊尊,亲其所亲,尊其所尊,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一国之中,诸侯拱卫皇室,卿大夫拱卫诸侯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