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各种各样的谛

作品:藏迷探秘|作者:与尘语雪|分类:悬疑|更新:2025-04-04 22:44:44|字数:5012字

我们还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之中,谁都没有先开口。

不知道过了多久,北鱼看向莫非,声音嘶哑道:“给我烟。”

莫非似乎没有听到,北鱼重复了两次,他才一脸迷茫的看向北鱼,但却并没有去掏烟,很明显还没回过神来。

我倒是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伸手便去摸莫非口袋里剩下的半包烟。

莫非就像是有延迟一样,这才后知后觉的应了一声。

我摸出烟,塞了一根到莫非嘴里,递给了北鱼一根,自己也叼了一根。

犹豫了一下,把烟递给陈先生,他却是摇头拒绝。

点着烟,我和北鱼只是一口接一口的抽着,陈先生也没催促。

一根烟过去,我踩灭烟头,又续上一根,这才缓缓开口:“我先说说我的看法吧。”

“正如陈先生所说,这封碑文,是西王母所留,留给下一任‘司’的离别信。”

“留信的时间,是神明--也就是我们面前的这一尊蛇身人像的原型--离开王母圣地的五百年后。”

“西王母在这里等了神明三百年,但始终未能等到它的归来,所以耐心耗尽的她不再等待,选择离开。”

“离开的目的,则是寻找答案,寻找神明创造她的目的,寻找她的‘本源’,寻找她的‘意义’。”

北鱼打断了我的叙述,问陈先生:“老板,我有个疑问,你刚才翻译提到的‘本源’‘意义’,是原文直译,还是你根据上下文内容,加入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意译的?”

陈先生淡淡吐出两个字:“直译。”

北鱼眉头微皱:“这‘意义’好理解,意思估计就跟现在的文艺青年思考活着的意义差不多,可这‘本源’是什么意思?”

陈先生摇头,显然他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这碑文的前面部分有很多地方难以理解,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

方师爷曾经说过,世上能能翻译这种文字的,不过五指之数,由此可见这种文字有多晦涩深奥。

陈先生翻译得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

莫非也插嘴道:“还有,碑文上说,西王母,是由神明创造,这又是什么意思?”

他抬头看向蛇身人雕像,“难不成这神明真是女娲,而神话又是真的,我们真的是女娲捏出来的?”

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方唐镜之前提到过,古羌族有他们部族内部版本的伏羲女娲传说,这传说和中原的伏羲女娲兄妹结合,繁衍人类的传说相似度如此之高,极有可能这传说便是由中原传入。”

“既然伏羲女娲兄妹成亲的神话故事能传到古羌族,那关于女娲造人的传说极有可能也传到了古羌族。”

“这古羌族的神明,和女娲一样有着人首蛇身的形象,不妨大胆推测一下,这神明便是女娲。”

“在现在看来,女娲造人只能是神话传说,但在几千年前,在信奉女娲,有着极其虔诚信仰的部族里,对女娲造人这样的故事必定是信以为真,甚至奉为真理的。”

“所以西王母认为自己是神明创造,就跟基督徒认为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一样,这一点都不奇怪。”

我本以为自己的猜想会得到北鱼的认同,但却发现他的眉头依旧紧锁,突然说道:“其他的先不探究,但你倒是提醒了我,中原大地关于女娲的传说,和古羌族关于女娲的传说,极有可能是相同的,由一个地方流传到另一个地方。”

他话锋一转,“只不过,我认为这些传说并非从中原流传到古羌族,恰恰相反,是由古羌族流传到中原,古羌族可能才是这些神话传说的发源地。”

我不明白北鱼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依据呢?”

北鱼耸了耸肩:“直觉,没有任何依据。”

他说罢又是一笑:“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小韩,你继续。”

就连人类起源也有好几十种说法,每个时期都不一样,何况是一个神话传说的来源。

北鱼说得对,这些对于碑文的内容来说,可能并不重要,起码现阶段并不重要。

我点头继续道:“西王母之所以立碑,是因为她坚信神明会回来此处,而当神明回来之时,她已经不在,神明必定要另寻一个‘司’。”

“为了让继任的‘司’知晓神明曾经做过的事,所以她才刻写碑文。”

“根据碑文记载,西王母在神明的指示下,用玉石作为筹码,去跟别人换回了许多神明所需要的东西,这一点,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

“第一点,我们先前的猜测没有错,西王母确实用玉石作为筹码,去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易。”

“结合侯瘸子手中的古籍残卷,西王母用玉石从汉武帝手中换回蟠桃树的事,极有可能是真的。”

神话传说里所记载的,西王母和黄帝、尧、舜、禹、周穆王、汉武帝等人都有过往来,其中或多或少都提到过西王母‘献玉’。”

此时此刻,在我们面前便有三棵桃树,这更是加深了这件事的可信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藏迷探秘》,方便以后阅读藏迷探秘第111章 各种各样的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藏迷探秘第111章 各种各样的谛并对藏迷探秘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