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班,您说,我们能不能也把文章发到文刊上,赚点稿费啊?
您也知道的,老刘家条件不怎么好,平时在学校里也都是省吃俭用的。
要是能赚些稿费,补贴一下家里,也是好事儿啊。”
梁右咽下了嘴里的烤鸭,突然正经的开口说了一句。
刘振云家里是农村的,条件不好,大家都很清楚。
要不然,也不至于早早的就把他送到了甘省部队里去。
离家那么远去当兵,为的,不就是能省下点口粮,还能吃饱肚子吗?
也就只有梁右,此时家里的条件,算是好的。
之前他说过,他父亲在人民日报社里,担任评论部主任。
也正是因为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打小就喜欢写一些东西。
小学的时候,就发表过很多文章。
除了诗词、歌词,甚至大鼓和快板之类的文字,也都有涉猎。
上次写的散文,也很不错来着。
当然,比起孙婧雯,居然还差了一些,也不知道孙婧雯学外语的,怎么也会有那么好的文笔。
“当然可以啊,不过之前你们不是说,要发到未名湖上吗?”
徐谨言吃着烤鸭,听着梁右的话。
最近同学们热衷于刚成立的文学社,掀起了一阵投稿的热潮。
好像谁要是不写点什么,就脱离了群众一样。
甚至带着其他院系,也知道了中文系最近在搞的热火朝天。
一些有想法的同学,也开始尝试写作,或者找中文系的同学们打听,能不能也投稿的事情。
“那不一样。
投未名湖,是为了学习、为热血、为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
投文刊,是为了生活。。。”
梁右瞄了一眼刘振云,说了一句。
“没看出来啊老梁,平时你看着吊儿郎当的,怎么今儿还说了这么有哲理的一番话啊?”
高小刚听到梁右的话,顿了一下,这跟梁右平时的作风和说话方式,完全不搭边啊。
张口就调侃了一句。
“嘿!小刚你可不能凭空污人清白!
我哪里吊儿郎当了?”
梁右马上不干了,快速将手里最后一口烤鸭填进嘴里,胳膊肘碰了一下隔壁的高小刚。
“害!人家小刚跟你开玩笑呢。
没看到人家脸都红了。”
徐谨言担心俩人喝了酒上头闹起来,赶紧出口拦了一下。
“开玩笑呢,来,喝酒喝酒。”
刘振云也赶紧伸出手晃了晃,然后端起茶缸。
“我知道他开玩笑,不过我的话,倒是真的。
徐大班您也知道,我就那两把刷子。
小时候写的东西,做不得数。
这不是想着。。。”
梁右转过脸,笑着解释了一句。
看得出来,确实没生气。
不过他的话还没说完。
“那也比我强。
找徐大班能学到东西不假,但徐大班能力强,水平高,我学着有些费劲。
倒是老梁教的东西,很符合我现在的能力。
以后啊,我得多请教请教老梁。”
刘振云似乎知道梁右想说什么,马上打断了梁右的话。
然后将茶缸凑到了梁右的面前。
“对,喝酒喝酒。”
高小刚也知道刚才自己说的话,没过脑子。
端起梁右的茶缸,给自己的缸子里倒了一点酒,也跟着举了起来。
徐谨言也举起了茶缸,跟三人碰了一下。
刚才他们没说完的话,徐谨言其实很清楚。
梁右不过是看着刘振云家里条件差,想帮一把。
高小刚呢,无非就是喝了酒,说的话,就没过脑子,也没什么坏心眼。
刘振云看着平日里不怎么说话,一副老实人的模样。
可人家心里还是很明白的,只是不擅长,或者不喜欢表达罢了。
“徐大班,咱们这次文学社,已经收到了不少稿子。
咱们要不要组织些人手,开始审稿啊?”
放下茶缸,梁右便转移了话题。
“可以啊,我觉得你和陈健功、黄自平、刘治达就挺合适的。
还有三李一孙,他们诗词写的也极好,无非就是组织起来罢了。”
徐谨言这一周,看了不少同学们的稿子。
水平高的,还真的就是刚开学时梁右说的那几个人。
其他同学,包括刘振云在内,都有些一般般。
至于水平差的,大家也都有自知之明,没有拿出来献丑。
既然如此,那就将这几个人组成个骨干不就行了。
“您也得参与啊,不然这多名不正、言不顺啊。”
梁右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我平日里事情多,学校外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了。
这文学社,一开始成立的时候就说了,还是要以大家为主的。
我觉得你们几个人就够了。”
徐谨言赶紧摆摆手,就猜到梁右是这个意思。
所以刚才他才提出那几个人的名字来。
“那行吧,明儿我跟他们几个说一下。
我们先弄着,回头您再给把把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