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
赵村长从村里走了过来,嘴里还喊着大年。
跟来的张赵马王满脸黑线……
他是来问大年船的事情。
“别急嘛,等会就去,我带人过来看看咱渡口吃水深浅,好看船的时候心里有数!”
赵点点头,然后看了一眼大年身后的四个怒目圆瞪的差使,不禁轻咳了一下,咽了咽口水……
随后,大年领着差使们在自家茶摊喝了茶。
在拿好银票后,就去了武安县辖下的船政司……
“老板,买船!”
五个人进了船政司门口,
眼见大年穿着巡检司的官服还带着差使,船政司门口的看门大爷吓得赶忙上前迎接。
“见过大人,这是?”
大爷身穿灰色布衣,手抖着擦着汗。
“哦,来买船的,叫老板!”
“老板?”
大爷一脸无语,司府衙门里都是官家人,哪有什么老板……
把大年他们迎进门,大爷赶紧到内堂去回禀主司大人。
主司周大人四十来岁,穿着素白长衫,留着黑须发,一听巡检司的人来买船,顿时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他让大爷先去码头做好准备,自己则换上官服相迎。
见面寒暄后,把大年几人带到码头,指着停泊在岸边的几艘船,笑呵呵的问大年要哪个?
面前的河流属于嶂河,水面平静无浪,一阵河风吹来,掀起一阵清凉味儿……
大年率先跳下码头,踩着船板上了船,跟来的张龙和赵虎则在一旁看着吃水线,预估着和桃源村渡口差不多。
船身宽约三米,三丈多长,还有船篷,柚木打造,还新着。
“行叭,就这个了,主司大人,这船多少钱?”
周主司一听眼里一惊:
“李大人?你还真是来买船的?”
“那就四……三,二十两银。”
在各部衙门的印象中,巡检司最爱搞这些突然袭击,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嘴上说是来买船,其实就是来搞查访。
大年笑了笑,没说话,在手上数了两张十两银票,让赵虎递给周主司。
周主司接过银票,数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如释重负:
“嘿嘿,好好,我这就搞好船凭!”
“谢了!”
两天后,到了拿船这天,
桃源村渡口张灯结彩,人来人往,显得格外热闹。
都说大年今天会划新船回来,全村人都来迎接,就连河对岸的梨园村也来了不少人。
“来了来了!他们来了!”
嶂河河面划着两个竹排,竹排上的中年男子撑着竹竿,指着不远处。
两岸村民顿时躁动起来,顺着他们指的方向看去。
一艘轻帆小舟慢慢划来,
大年穿着官服站在船头,身后则站着四个差使,好不威风!
“哎哟,来了来了!真来了!”
人群一顿躁动,小月一家人也一脸欣喜!
大丫二丫更是喊着爹爹在那,爹爹在那,要跟着人下岸了。
胖婶见了,手肘碰碰小月娘,笑道:
“哎呀,这爷们呀,不指望他能给家里挣多少钱,而是在外面能给自家娘们长脸呢!你说是吧丫头?”
胖婶笑着问小月,小月也是憨笑一声,说不出啥话来。
眼看大年的船就要靠岸了,村长赶忙招呼着三猴子把早就挂起的那挂小红鞭点着。
“噼噼啪啪!”
新船迎着鞭炮声缓缓停在岸边,四个护卫跳下船,靠上船板,让大年下船。
这阵仗待遇让大年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大丫二丫一人一边,拉着小月也过来了。
“村长,这么大阵仗干嘛呢,不知道的还以为咱村今天谁娶媳妇呢!”
众人一听这话一阵哄笑,村长没好气的拍了拍大年:“这叫造势,过不了多长时间咱们这有船的消息就会传出去的!”
“你看,这不就来人了吗?”
大年抱起二丫头,顺着村长指的方向,只见河对岸,梨园村村长带着几个人,撑着一个竹排划了过来:
“恭喜恭喜呀!”
这是来蹭热度的,想着两村就隔着一条河,到时候大年的船渡过来渡过去,也能带动梨园村的发展。
“老赵,我那边备了几桌,想请李大人赏脸,吃个便饭,嘿嘿!”
梨园村村长姓刘,大家都叫他刘老,一身灰色衣服,须发半白,脚上缠着白色绑腿,穿着黑布鞋。
这一身相比赵村长的棉布长衫可就逊色多了。
“走!”
面对刘老的邀请,大年他们没有拒绝,欢欢喜喜地上了船,划到了河对岸。
上了岸,步行了一段路,到了村里。
大年环顾四周,都是些黄土砖搭建的茅草屋,用树枝简单搭建的篱笆院,有几个衣着朴素的农妇站在旁边驻足观看着……
虽然只隔了一条河,但是贫富的差距有些太大了点。
“李大人,这边走。”
刘老领着大年和赵村长一众人进了自家院子。
屋子稍微好了点,也大了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