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漫长的战争开始了 6

作品: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作者:光头李三|分类:历史|更新:2025-02-15 07:00:47|字数:4444字

在给辽东,蓟门的旨意中。

帝言:兹特授尔等便宜行事之权,凡遇蒙古来犯,无需请奏,可自行调兵遣将,临机决断,相机而战,军中所需粮草、器械、兵勇诸般事宜,朝廷必全力支持,有求必应,无有推诿……

临机决断,相机而战……有求必应,无有推诿……

这代表着皇帝的一种态度。

你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朱翊钧也清楚,主战场还是辽东,蓟门……

朱翊钧虽然在张居正面前,口出狂言,说要重现洪武远征蒙古的壮举,但也只是朱翊钧态度的一种表现。

他不可能干预整个战事的进行,也不会教给别人该怎么打仗。

他是外行。

各个地区有各个地区的主官将领,所有的战事,都要靠着各地的将领,官员来打,打完之后,在听将领们的意见,做出下一步的决断。

还没有开始干,就想着打进蒙古去,捉了俺答汗,门图汗,把他们的脑袋做成酒器,朱翊钧可没有这么幼稚。

行不行,能不能这么干,要先碰一碰。

前期战争顺利,才会有下一步的安排……

不过,西北的平静局面,可能要消失了,与蒙古各部落短暂的和平局面,要被打破了。

而朱翊钧要做的就是军备,粮草,以及打胜仗后的赏赐,朝廷要真金白银的拿出来,不能让士兵流血又流泪……

实际上,在朱翊钧看来,大明朝走向衰落的重要体现方式,就是对蒙古的策略改变……而这个时候,朱翊钧便想着采用正统朝之前对蒙古的策略。

撕破脸,你抢我的子民,我就深入草原,找不到你的人,就放火烧你的草场,破坏你游牧民族生存下去的基石……

朱翊钧召见内阁辅臣,户部尚书张学颜,给他要了一个准确的数字。

三百万两白银,并要求专款专用,不允许拆借等情况发生。

张学颜听闻之后,可是吓了一大跳,两京户部存银,是能够满足皇帝要求的,但,这几年的结余,可是要出了一大部分……

张学颜独自一人面对皇帝,只能应允,回到内阁朝张居正诉苦,而张居正也只有一言:“照办吧。”

所有的官员都清楚,皇帝已经下定决心了。

不过,让张居正等人比较庆幸的是,从御前奏事,到朝廷开始动起来,小半个月的时间之内。

皇帝陛下,没有提出要御驾亲征的想法……并且,只下旨意,派遣监军,巡查御史之外,也没有专门安排哪个将领去做怎么样的军事部署。

这是成熟的表现,对于张居正来说,也是能接受的的局面,因为这代表着皇帝,从头到尾都保持着理智,没有把自己当作神……

对于张居正等一干改革派主力来说,只要皇帝不轻言离开京师,就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万历七年,六月。

皇帝的旨意到了浙江,让浙江巡抚涂泽民在年初,筹措一百万两白银存于南京户部,以备不时之需……

浙江巡抚衙门库银,只有七十多万两。

可皇帝开口,就要了一百万。

浙江巡抚涂泽民得到旨意之后,他知道,皇帝是在敲打自己这个巡抚了……

现在开海一系的官员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政治势力,但在这其中,也出现了很多贪腐的情况,这可跟管理种地百姓的地方官不同,这些开海一系的官员,管理的都是商人……

经手的可不是铜钱,而是真金白银……

这些官员办了事情,也发了大财……

这种情况,朱翊钧是清楚的,所以,旨意上明言,筹措……

意思简单明了,不能走公账,公账上面的是朝廷的……让那帮发了国家财的官员们出,不然,不等了,直接派人去查了……

朱翊钧的手段非常高明。

张丁征到了浙江小半年了,也不是没有干事,他一边学外语,一边联合商人,再锦衣卫,东厂的帮助下,做了一整套的账本,半年的时间,登记在册私下交给官员衙门的就有三十万两白银了……

而这三十万两白银,都是黑色收入,朝廷是一点都不知道的。

而涂泽民得到旨意之后,也很是识趣,再十日之内,便筹措了五十万两白银,运往南京城,并写奏疏与帝前,两个月之内,剩余的五十万两白银,也能到达南京户部,并且再奏疏之中,表明这都是爱国商人捐赠,未动府库……

九边随着巡察御史,以及旨意的到来,也开始积极备战,朝廷六部在考成法的加持下,高速运转。

京师三大营成编制的奔赴前线。

粮草军械,也从各地运到了北京城,兵部在行调拨……

这个时候 ,已经没有谁能阻止朱翊钧了。

实际上,大明朝对待蒙古,在开国之初,一直都很强硬。

太祖开国,建元洪武。

对蒙古的军事策略以“犁庭扫穴”为核心,融合主动进攻与纵深防御……

这是两种手段进行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第525章 漫长的战争开始了 6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第525章 漫长的战争开始了 6并对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