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县(今河南省会郑州)以西的黄河渡口除了风陵渡为鬼子所控制,其余主要渡口仍在国军手里,我们这次从茅津渡过去……你的坦克可以过河么?”
“看来首长这是要考考我吧?不过既然茅津渡两岸都是国军控制的渡口,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让工兵进行作业,要过去还是不难的。”
——只是要花钱,50万大洋一次啊~~
不过如果往后当真要让坦克总队的坦克和装甲车向水网纵横的江淮地区运动,那么坦克和装甲车过河的技术终究是要具备的;而且过河耗费的时间越短越好,这迟早需要练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在茅津渡好好看一下你的坦克如何渡过黄河。”
“首长不必担心,这次我们一定会好好表现,不让国军的兄弟看了笑话。”
“你要把这次渡河当成实战来实施,不要搞花架子——鬼子在战场上可不会轻易放过我们。”
“我会认真对待的。”
得到首长再三叮嘱的唐亮很清楚这又是一次重要考验,可不能把这事搞砸了。
于是在3天的快速行军后,唐亮以1个坦克排4辆坦克加1辆【特4式内火艇】将总部首长们运到了垣曲古渡口,在这儿,唐亮毫不犹豫进行了“中止任务……”
……
在苍茫的黄土高原与广袤的华北平原交汇处,垣曲黄河古渡口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变迁。河水滔滔,波澜壮阔,如同一条巨龙在峡谷间蜿蜒奔腾。两岸峭壁耸立,仿佛是大自然用巨斧劈开的天堑,见证了无数历史的瞬间。
今日,茅津古渡口迎来了一群不同寻常的访客——一列装备精良的坦克装甲车部队。它们钢铁的身躯在夕阳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轰鸣的引擎声在河谷间回荡,彰显着军事力量的威严与不可侵犯。然而,面对这天然的屏障,即便是陆战之王也需借助智慧与科技的翅膀,方能跨越这滔滔黄水。
“唐在做什么?”
“那些平底的浮动平台是从哪来的?”
不管是维克多还是切斯特,这一次仍然是挂着为坦克和装甲车保障的名义跟车的;原本唐亮还考虑要不要找个借口把他们放在八路军总部那儿,只是没料到八路军首长们倒是首肯了让他们跟车的想法。
“这些事也告诉他们么?”
“让他们告诉莫斯科,不比我们自己报过去更好么?”
“只怕老大哥还是不肯给我们援助。”
“无所谓,如果不肯给,我们就自力更生好了。”
自力更生?多少年没听过的一个词汇了;当然在唐亮穿越过来的时代,有了另两个意思接近的话。
“解决卡脖子的技术。”
“提高国产化率。”
只是此刻唐亮最重要的是把整个坦克装甲车队渡河的事弄好。
只听唐亮大喝一声:
“开始!”
搭载着【机动舟桥】的【特4式内火艇】当即对着黄河岸边倒车。
看着这个大家伙,不管是维克多还是切斯特,亦或是黄河两岸的国军将士,全都被惊动了,甚至不少哨兵也爬上山头看热闹。
为了防止鬼子侦察机发现,这次的架桥选在了黄昏。
随着一声令下,坦克部队迅速行动起来。一辆辆坦克缓缓驶向岸边,紧随其后的是一辆辆装载着【机动舟桥】的【特4式内火艇】改造的架桥车。
人形机器人士兵们迅速下车,各司其职,紧张而有序地展开浮桥搭建工作。机动浮桥由多个模块化组件构成,这些组件轻便而坚固,能够在短时间内拼接成一条横跨黄河的天堑通道。
在夕阳的余晖中,浮桥组件被逐一吊装到位,士兵们用熟练的动作将它们紧密连接在一起。随着最后一块组件的固定完成,一条宽阔平稳的浮桥赫然出现在黄河之上,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卧波涛之间,连接着两岸的天地。
“乖乖,这才2个多小时。”
“太快了,我们的人要搭建浮桥只怕得2天?”
“当年我们在金沙江搭建浮桥,可一点都不简单啊,也是用了3天时间才完成了中路的架桥。”
至于长征路上金沙江渡河行动中,西路的架桥,那是多次尝试失败后无奈放弃了。
唐亮似乎没注意到首长们的感慨,双手红旗一挥,坦克部队再次发动引擎,一辆辆钢铁巨兽依次驶上浮桥,它们沉重的身躯在浮桥上留下轻微的颤动,但浮桥却稳如磐石,没有丝毫动摇。坦克的履带在【机动舟桥】上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
随着最后一辆坦克安全抵达对岸,【机动舟桥】圆满完成了它的使命。士兵们迅速拆解浮桥组件,准备撤离现场,恢复茅津古渡口的宁静与祥和。而坦克部队则继续前行,向着既定的目标挺进,它们的背影在即将消失的夕阳下渐行渐远,只留下一串串坚定的足迹和一段传奇的故事在黄河岸边回荡。
“他们就这么走了?”
“当然走了,不走你给你那份晚饭给他们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