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龙脉-秦岭深处的那些神秘遗迹-华夏上古技术

作品:长安怪谈录|作者:混沌过客|分类:科幻|更新:2025-05-06 05:48:08|字数:8456字

其实,这件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从他们能够将任务报送至星云部这一点来看,他们必定有着自己特定的渠道和背景。

而既然他们是国家单位的人,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就是自己人。

对于这样的聪明人来说,亮明自己的身份反而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猜忌和误解,是一种最为明智的做法。

然而,当我亮出证件的那一刻,人群中突然出现了一阵短暂的沉默。

紧接着,一群人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齐刷刷地看向了一个戴着眼镜、站在旁边看起来像是员工的人。

我心中暗自翻了个白眼。果然,他们对我还是充满了防备。

这一群人,站在前边的竟然不是领导,领导反而躲在旁边的员工中间,这个组织,看来确实不简单啊。

这人果然是个老油条,只见他“唰”的一声像弹簧一样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脸上露出一副歉意的笑容,嘴里还念念有词:“哎呀呀,真是不好意思啊,我刚才在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问题,想得太入神了,都有点走神啦!”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不过没关系啦,我现在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所吧。”

他清了清嗓子,郑重其事地说道:“我们这个所呢,是隶属于科技部门的考古部门哦。”

听到他这句话,我的大脑瞬间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了一样,差点直接宕机。

什么?隶属于科技部门的考古部门?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啊?

我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仿佛要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他似乎并没有察觉到我的异样,继续滔滔不绝地说着:“你们知道吗?任何一块石头的历史,都要比人类文明长得多呢!

就拿秦岭来说吧,那里可是有八百里长哦,而且里面有很多无人区呢。

就算是所谓的有人区,平时也几乎没有人烟,可能一年半载才会有那么一两个人从边上路过一下,这样就算是‘有人区’。

所以说啊,在几十亿岁高龄的地球面前,人类简直就像个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子一样,只能用自己那幼稚的方式去构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呢。”

当他说到这里时,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因为我立刻意识到,眼前这个人绝非一般的行家,而是真正有见识、有深度的专家。与那些只会在表面上卖弄一些假动作的所谓“假专家”相比,他显然是一个脚踏实地、专注于实际研究的实干家。

我微微颔首,表示对他观点的认同,并鼓励他继续阐述下去。

他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你应该了解,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精美的古代器皿,它们的设计思路和内部构造,即使是现代人也难以完全仿制出来。”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我的心头,让我对古代文明的伟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不禁陷入沉思,这些古代器皿所蕴含的智慧和技艺,确实是现代人难以企及的。

然而,还没等我开口回应,他紧接着又说道:“你不觉得这很滑稽吗?古代的器皿,现代人竟然无法仿制,这简直就是一种讽刺。”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这种现象的不解和遗憾。

我默默地点头,心中同样感到困惑。

古代的科技水平在某些方面竟然超越了现代,这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然而,令人倍感惋惜的是,如此先进的上古科技竟然会突然间中断传承,未能延续至今。

这其中的缘由,着实让人费解。

正当我对此心生疑惑之际,他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一般,继续解释道:“华夏上古科技在众多领域都展现出了远超当今的先进性,这已然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然而,要想探寻其中的原因,恐怕唯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不懈的探索,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他的这番话如醍醐灌顶,使我深刻认识到,对于古代科技的研究之路可谓漫长而艰辛。

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去挖掘和发现,才有可能揭开这个千古谜团。

也正因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华夏的科技部意识到了这些上古技术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保护这些技术,除了星云部之外,他们特别成立了一个高度机密的部门。

这个秘密部门与考古部门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个跨领域的研究团队。

讲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罗布泊当年的双鱼玉佩,我们部门就参与了调查。

他们的目标是共同探索和解读那些神秘而精美的部件,揭示华夏上古文物中那些现今都难以复制的工艺奥秘。

我对这个安排表示赞同,因为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两个部门的专业优势。

考古部门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物研究经验,而科技部则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分析手段。

通过紧密合作,他们可以相互补充,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这些上古技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长安怪谈录》,方便以后阅读长安怪谈录华夏龙脉-秦岭深处的那些神秘遗迹-华夏上古技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长安怪谈录华夏龙脉-秦岭深处的那些神秘遗迹-华夏上古技术并对长安怪谈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