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元末起义背景

作品: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作者:一口吃掉彩虹|分类:历史|更新:2025-05-19 22:04:05|字数:4448字

【还是老规矩,先说说元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这第一个呢,就是元朝虽然看上去用了中原王朝官僚机构那一套,但实际上却是贵族统,这是他们没有百年国运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虽说宋朝,明朝乃至于任何一个大国的后期,这官僚集团都会烂到无法入眼,但是相比于贵族统治这个早就被时代淘汰的制度要好很多的。

多的不说,就说两个点吧,第一个点就是贵族统治容易造成军阀割据。

比如忽必烈很强力,他能勉强维持中央集权,但他之后呢?之后的皇帝没有了那个能力,就成了元朝高层各种乱杀对砍,军队乱轰!

这种情况,不止元朝,在之前各时期的草原大势力上,也经常能看到。

虽说中原王朝的皇位交替之时,也是风起云涌,也有刀兵相见的时候,但那基本上也就是在那些乱世啊,国祚不长的国家,在大型王朝之中,总体来说趋向于高层权力斗争,国家整体相对还是比较平静的。

这两种方式所造成的内耗程度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第二个点呢,就是贵族统治的行政效率赶不上官僚统治。

别的不说,就说一个点,那就是贵族嘛,干得再烂,也是贵族;官僚嘛,干得太烂,那就不好说了。

可能有人要说了,清朝不也是八旗贵族统治嘛,但也有接近三百年啊。

其他的原因不在这里说,就只说一下贵族和官僚统治方面的。

虽然清朝也有八旗贵族制度,朝廷最顶级的大臣也大多由满人贵族担任,甚至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汉人基本都不可能掌握军权。

但是实际上,个人感觉,虽然满清朝廷的顶级大臣大多是满族贵族,但他们的任务主要是用来压制汉人大臣防止汉人掌握大权的。真正整个国家的运转,还是靠这个科举官僚系统来运行的。

在军事方面,虽然清朝一直有八旗制度,但是从顺治开始,满清皇帝就是在一直削弱八旗贵族的力量,最终将他们搞成了有名无实的样子。

看看皇太极,多尔衮那个时期,那些旗主是真的手握重权的,只不过是因为当时天下未定,他们还有强大的对手,没空搞大型的内斗。

换做到了康熙乾隆这些时间,要还是贵族统治那一套,估计也要对轰起来。】

...

“这样吗?那到底该不该搞科举呢?”

元世祖忽必烈很是头疼,看了这么多期的视频,他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一来,自从天幕出现之后,民间的反元想法,越来越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彻底爆发呢。

二来,即便是那些贵族知道后面的结果,但要让他们让渡一部分权力和利益也是有一定困难的,再加上前者的原因,难搞啊。

...

“哈哈,我大清皇帝的高瞻远瞩,那里是元朝皇帝能相比的!”乾隆皇帝哈哈大笑起来。

“吾皇圣明,大清万岁!”

...

只是下一刻,乾隆的脸就瞬间黑了。

因为在同一时空的楚汉骄雄的画面上了天幕。

“吹他娘啊真的是!咱就不明白了,他那天下无敌的大大大大清八旗都被咱们打成那鸟样了,天幕都说了多少次了,他还在自吹自擂?他这是绝望之下,想要鼓舞一下士气,还是真就是个无脸人啊!”

“哈哈,我看他就是无脸人!”

“那肯定的!”

“无脸人...”

...

“混账,可恶!逆贼...”

噗通一声,乾隆被气到爆炸,直接晕倒了...

...

各大时空的无数观众顿时轰然大笑。

就连此刻内心烦躁的忽必烈也不例外。

...

【说了政治上的一些原因,接下来是经济上。

经济上,元朝的上层,从皇帝到贵族,生活非常的奢靡腐朽,挥霍无度。

《元史》记载,元文宗图帖睦尔天历二年(1329年):“皇后日用所需,钞十万锭,币五万匹、绵五千斤。”

另外,元朝还十分崇信佛教中的喇嘛教,并在这上面耗费了巨量的钱财。

《山坡羊》的作者,张养浩就在书中写过:“国家经费,三分为率,僧居二焉。”

这虽然形容得有点夸张,但当时的情况,可想而知,并且还有其他具体的史料数据证明元朝在搞佛教活动这件事上的巨大花费,就不细说了。

总之,这皇室加贵族的奢靡,本就对国家财政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但最严重的还是那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

皇帝和贵族们这么干,下面的各级,各地方的官员也是有样学样!

网络上,有句很知名的话,朱元璋说的:“元以宽失天下!”,之前经常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用来混淆视听,想要称赞元朝宽容什么的,用来忽悠一些不懂的人。

不过,随着许多历史博主的不断辟谣,这句话目前看来,已经被纠正过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方便以后阅读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第534章 元末起义背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第534章 元末起义背景并对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