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远了,回到嘉靖帝这个问题上来,至于他的汞中毒症状和砷中毒症状,则应该是来源于朱砂和雄黄。
朱砂就不说了,老熟人了。
雄黄,这也是古代炼丹师们经常用来瞎搞的炼丹成分之一。
化学名称为硫化砷,通过加热可以生成单质砷和三硫化二砷,砷进一步氧化,则生成了砒霜,同时还伴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也是有毒的,就跟烧杂质比较多的煤,闻到的那个气味是一样的。
其实,古代炼丹师有很多也知道雄黄是一种低毒的东西,但不知道他们脑子怎么想的,认为能通过炼丹化浊为清,但实际上却是把低毒的东西搞成了剧毒的东西。
另外,以前有个习俗叫做端午节喝雄黄酒,认为雄黄酒能够驱虫避蛇。
但这也是没有用的,因为自然界的很多昆虫,动物都是通过气味来辨别物质的,而雄黄没有什么明显的刺激性味道,接触到动物的皮肤之后,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刺激或者伤害什么的,就算有少量砷元素通过皮肤渗透到体内,那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现在也有人在网上做过相关的测试,发现蛇果然是不怕雄黄,真要让蛇怕的话,那得加热把雄黄放进去烧。
那这样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就不用说了吧。
至于雄黄酒,那又是一个加重雄黄毒性的操作。
因为本来硫化砷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要是放水里,基本都沉底了,喝一口上面的清澈液体,还没有多少被喝进去。
但要是放入酒中,溶解度会提升10-30倍左右,这无疑是在加大毒性。
到这里,一般喝这玩意,要是没喝太多的话,还只是个慢性砷中毒。
但有些地方还流行喝温雄黄酒,那温酒就是加热,这喝的是什么,也就不用说了吧。
这样搞就很容易直接搞成急性中毒。
说起来,真不明白,像雄黄这玩意,李时珍《本草纲目》里早就说了,有毒,外用,不可轻服,当然,其他的那些材料,在医书里面也是一样被标记有毒的。
真不知道那些想吃仙丹想疯了的皇帝是不是文盲啊?】
...
“啊?文盲...”
嘉靖帝一脸尴尬的念叨了一句。
...
秦始皇满脸羞愧,用袖子挡住了脸。
汉武帝,唐太宗,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雍正等等皇帝,全都脸色难看。
...
【不过,这貌似也正常,哪怕是到了现代,还是有人喝雄黄酒,有人告诉他们雄黄酒有毒,他们还呵呵笑。
虽然说喝一点也很难直接躺医院里去,但是给身体里增加一点毒素,有意义吗?
还有更傻子的,也不知道听了个什么在网上咧咧的“中医”的,整天的生啃硫磺,别人劝也不听,最后把自己啃成癌症,年纪轻轻的就享年了。
而硫磺就是单质硫元素。
虽然说,硫元素是自然界的动植物,微生物体内的常量元素,很多的蛋白质,激素等等维持生命的必须物质都要有它的参与,在人体内的总含量排名第八,排在氧、碳、氢、氮、钙、磷、钾之后。
但是生物体内的硫元素,基本都是以有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的,少量的以硫酸根形态存在,比如骨头里面的硫酸钙。
还是先前说的,自然吃饭,就不可能缺硫元素,那些矿物里面的硫元素,基本都是什么单质硫,无机化合物形态的硫,基本都是有毒的!
包括现在网络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傻子行为,别人用科学道理劝,反正就是不听的。
就比一些别有用心,崇洋媚外的跪族,经常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比如什么外国的食品都是高级的,安全的,外国不允许用食品添加剂,都是天然的,而华夏的,全是各种添加剂。
忽悠得那些傻子是一愣一愣的,然后整天的抱怨国家。
结果呢?别人转手就开始卖自己的那些什么不知道什么厂子里生产出来的,连安全标准都不达标的不知道什么玩意的东西。
有正义的博主站出来给这些傻子进行科学普及什么的,这些傻子那真是恨不得直接想说“你就是公家的走狗”却又不敢直接说,于是就经常回怼说,那你多吃点。
那么事实上呢?
事实上,我们华夏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可以说是全世界要求最高的了。
我们这里生产的食品,必须将所有的配料,添加剂,全都清楚的标记在包装上,每一种添加剂,特别是防腐剂什么的,都有明确的含量要求。
隐藏添加剂种类,添加剂含量超标,那都是属于违法行为。
而像这样为了赚钱,不顾法律的行为,哪里又没有呢?出现个例又能说明什么呢?
而像那些跪族眼里的人间天堂,什么都欧罗巴,阿美,倭岛的很多食品包装袋上,看着好像没有添加剂,配料表很干净,实际上呢?
是因为他们的法律没有规定必须把所有的配料和添加剂都必须写在包装袋上,所以不写出来=很纯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