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抓,就这种跪族,人人得而诛之!这样的垃圾,留着他们吃干饭吗?”
汉武帝非常不满的说道。
...
“就该诛九族才对,跟这样的人,讲什么法律,道理,直接杀一儆百了事!”
朱元璋愤怒的一拍桌子。
...
“可恶的混账东西,对这些跪族什么的,讲法律干什么?还敢说出爱国贼这样的词语,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就该诛九族,凌迟处死!”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看得爆炸了。
...
“他娘的,气死朕了,等朕将那些什么倭寇,欧罗巴的什么全灭了,未来就没这么多扯淡玩意了!”
明成祖朱棣气得差点想要掀桌子了。
...
一时间,各大时空的朝廷,无数人都是义愤填膺。
...
“都他娘的怪建奴,要不是建奴害了我华夏,看看那些红毛,哪个敢对我华夏这样?哪个来了不是毕恭毕敬!”
明武宗朱厚照道。
...
随着朱厚照的话语上了天幕,清朝的各大皇帝们又开始了习惯性的挨骂。
...
【扯远了,回到刘文泰治死两个皇帝的问题上来,
咱们说到按照阴谋论的套路,明宪宗和“文官集团”争权还说得过去,但是明孝宗没这么干。
事实上,明孝宗和所谓的“文官集团”关系是很不错的。
所谓的绕过内阁和吏部任命官吏,只不过是一些技术官,而不是执政官,和“文官集团”的利益并没有什么冲突。
其次,所谓“文官集团”对明孝宗的评价很高,对于他的去世,他们是十分伤心的。
至于所谓的打压言官,那只是个案,是因为那言官确实编造了事实,拿不出证据,所以被惩罚了,但最后也因为求情而减轻处罚了。
当然,阴谋论患者最喜欢的就是以偏概全。
至于最夸张的阴谋论,则是说文官集团要提前搞死明孝宗,好让年轻的朱厚照提前上位,毕竟明孝宗就朱厚照这一个儿子,这样好方便文官集团趁此机会,继续扩大权力。
这就是扯淡了,既然都提前安排了,咋还在正德初年,又让宦官给压制下去了呢?文官集团就这水平吗?
这水平咋搞出那么多惊天阴谋的?还让后来的皇帝,清朝的皇帝,后来的各种官员,或者说史学家都没有察觉。
直到这几年,才被一群营销号给察觉了?】
...
“这些搞阴谋论的人,真是烦死了!”万历帝很是恼火的说道。
于慎行看到万历抱怨,吓得双腿是再次一软。
...
【那么,刘文泰治死两个皇帝这件事,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目前,真的有去研究的学者,大概分成了两派。
当两派呢,基本都没人认为是什么阴谋陷害皇帝的。
第一派认为刘文泰确实是一个庸医,确实耽误了两个皇帝的病情的治疗。
但这种结果,并非刘文泰一人的问题,而是明朝的医疗制度的漏洞,以及政治干预所导致的结果。
这一派认为,虽然朱元璋早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皇家医疗制度,并且在早期确实是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的。
当然,有人可能会反驳说,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朱雄英,马皇后,朱标,朱高炽等等什么的,都病死了呢?
这很正常,因为医疗制度和医疗水平不是一回事,以古代的医疗水平,确实有很多病他没办法呀,治不了啊。
就像清朝,没人说皇帝经常被什么集团什么集团的搞死了吧,但是清朝的皇子皇女,那夭折的还不是有很多。
这一派的学者呢,认为刘文泰从一个文官跑去当了太医,并且在治疗明宪宗时,没有详细分析,会诊,讨论,就直接下结论开补药。
以及后来治疗明宪宗时期,更是由太监张瑜直接绕过制度,找刘文泰口述病情就开药,更是医疗制度失灵的重大表现。
至于刘文泰到底医术怎么样,这些学者认为,应该不怎么样。
理由之一是因为,刘文泰在弘治后期,主持编纂了《本草品汇精要》。
虽然这本书是明代官方出品的唯一一部药学巨着,也是华夏古代最大的彩色图画本草,
虽然其中某些地方看起来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详细,更精美,
虽然有西方学者盛赞两本书都是明代最伟大的医药学书籍,而《本草品汇精要》之所以不出名,只是因为它没有公开出版,没有传播开来,因此比之《本草纲目》的名气小了很多。
但是,其中有的错误很扯淡,比如把重要人物的名字搞错了,把宋徽宗的年号搞到宋仁宗头上了,
还有就是为了硬套《皇极经世书》,强行将里面的内容,不考虑实际的全都分成四类,来个四四十六。
另外,就是该书本来是为了综合此前历代本草,进行统一编纂,修改过去药学典籍的错误等等,但其中有的药材,自己就搞错了,还有就是增加的药材种类比较少,只有48种。(本草纲目则是增加了374种,而李时珍是主要一个人搞的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