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疑惑李杜来自哪里。
李杜自然要和他们说出实情。
刚开始,大家都还不信。
可随着越来越多的群演村民到来,大家就不得不信了。
在阿勒泰,哈萨克族是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
但也只有三十多万人。
哈萨克族又是游牧民族,天然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他们虽然会因为放牧等原因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去,但是他们之间有亲戚关系,经常走动,所以他们很容易互相认识和成为朋友。
就如同某些农村地区,要是出了李杜这么个十里八乡的俊后生。
这么多年过来,不可能没一个人认识他。
得知李杜居然是汉人之后,哈萨克族的村民们更加尊重他了。
学习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语言,是对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尊重。
这说明这个人尊重他们的文化历史,愿意与他们亲自交流。
李杜这么尊重他们,还要拍电视剧展示他们民族的优秀和传统,村民们自然是万分高兴。
演起戏来也格外卖力,很是配合。
有关他们的戏份也并不困难,又有李杜的直接交流和指导。
村民们很快就完成了他们的镜头。
原本说是第一天不需要拍多少内容。
但拍着拍着,进度倒也不慢。
随着李杜的一声 “卡”,剧组的拍摄暂时告一段落。
演员们纷纷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剧组的工作人员开始布置放饭的区域,演员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准备享用午餐。
正所谓以小见大,通常而言,剧组的盒饭是一个很能体现剧组实力的环节。
如果剧组经费紧张,往往会选择订购最便宜的盒饭。
盒饭里只有一点米饭和一两个纯素菜,如果有荤菜,往往也是“伪荤菜”,肉末都很难挑出来多少。
如果是大牌演员,可能会在饭店开小灶单吃。
但如果到那偏僻的拍摄地点,即便是大牌明星,也只能凑合吃盒饭泡面。
明星及剧组管理人员哪怕吃盒饭,也不可能像普通演员一样。
即便是普通演员,待遇也分三六九等。
普通群演和杂工每人一盒,但饭量大的男演员和干重活的场工往往不够吃。
特约演员或是配角,才能多吃几份。
除非盒饭正好有富余,不然没吃饱的人就需要自己多想些办法,多喝点菜汤,买些零食泡面,或者硬扛。
如果剧组饭菜是用保温桶装着运到现场,再由工作人员分到每个演员的不锈钢托盘里,这时分菜的人手中权力很大,给多给少取决于他的心情。
如果惹怒了他,没得饭吃也很有可能。
就像星爷《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领不到盒饭不说,还得挨达叔一顿臭骂。
整个剧组可谓是等级森严,尊卑有序。
当然,这一切和现在李杜的剧组没有什么关联。
李杜的剧组在待遇上显得格外慷慨和人性化。
白哈巴村这里自然没有快餐式的盒饭,李杜让人特意请来了当地的村民大厨,准备了丰盛的羊肉大餐。
新鲜的羊肉在大厨的巧手下,变成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让人垂涎欲滴。
剧组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份美食。
演员们、工作人员、甚至群演和杂工,都能尽情地享用这些美味,直到吃饱为止。
这样的待遇在业内是极为罕见的,让每个人都感到被重视和尊重。
村民们参与到剧组的工作中,感受到了节日般的快乐。
他们不仅能够通过参与拍摄赚取收入,还能享受到如此丰盛的餐食,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满足和兴奋。
孩子们在周围跑来跑去,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食,分享着拍摄中的趣事,也对接下来的拍摄充满了期待。
整个拍摄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李导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待遇,我从来没遇到过。” 一个工作人员边吃着羊肉边感慨地说。
“是啊,李导虽然拍戏要求高,但对我们真的好,这样的剧组,我愿意一直待下去。” 另一个工作人员也附和道。
管理是门艺术,李杜这个导演,既不能让剧组工作人员们觉得他好欺负,也不能让他们觉得跟着自己是在受苦。
所以福利待遇绝不能落下。
就像网友们说的一样。
月薪五千,老板是傻逼。
月薪一万,老板有点问题,但我不计较。
月薪两万,老板说啥就是啥。
月薪五万,老板说什么都是对的,错了的肯定是我。
月薪百万,老板前进的方向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当然,李杜给剧组人员的待遇,当然没法那么夸张,但做到高于同行平均水平一个台阶,让他们觉得“老板说啥就是啥”,还是没有问题的。
此时李杜也在吃饭,众女星则围拢在他身边,如同众星捧月,其他工作人员也很是识趣的给他们让出了空间。
众女星围坐在李杜身边,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羊肉,一边毫不吝啬地表达着对他的赞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