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敌之必救,亦为必守

作品:十一个疯子|作者:鲁班班班|分类:悬疑|更新:2025-04-28 13:33:38|字数:4728字

弹跳式脉冲推进模式,是一种专门用于月表、或者说低重力环境下的移动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在月球车的底盘轮架上,加四组类似避震器的弹性蓄能单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压缩蓄能到释放的过程。

蓄能单元平时处于缩紧的关闭状态,启动后弹性势能释放到月表,产生的反作用力会让车辆短暂滞空,并在真空和低重力的月表环境中,获得一段时间的“0摩擦力移动”。

而在车辆重新落地的瞬间,蓄能单元再次压缩蓄能、同时前转的车轮与月壤摩擦,会给车辆提供一个整体向前的惯性,再随着蓄能单元的释放、让车辆再次滞空并向前“飞行”。

所谓的“脉冲推进”,便是在这一次次的弹跳中进行提速。

车速越快、惯性越大,落地之后就能弹跳更高;弹跳更高就意味着滞空时间更长,进而使得车速和惯性继续获得提升,直至达到某种临界点。

当然,这只是刘晓星给我们做的简单解释,实际的技术架构和工作原理要复杂的多,但我已经没有学习的精力了。

十几、也可能是二十几次弹跳之后,我们的车速就已经逼近峰值——具体车速我不清楚,因为在十几次之后,我就感觉脑浆都快被摇匀了。

那种感觉就像坐上了一台五倍速的跳楼机。

虽然有安全带的固定,不用担心会撞到头,可每次落地、起跳的惯性都非常大,尤其每次起跳的时候,我甚至感觉安全带都快勒进肉里去了!

“她说的没错!这种驾驶模式确实要经过训练才能使用!”

孙文泽坐在副驾驶亢奋喊道,听起来状态比我好了不少:“只有车轮落地的瞬间才能控制转向,但每次转向的有效时间太短,只能产生很小的偏移!”

“所以必须要在几十、甚至上百米之前就发现障碍物,并提前进行转向避障,没经过训练的人,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驾驶模式,到障碍物附近再躲避就来不及了!”

“避障安全距离为90米,最低限度为65米。”

刘晓星边驾驶边补充道:“还有节奏也是难点之一,车轮转速需要与弹跳频率相匹配,确保车轮在触地时达到最大推进效率,以防止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触地点的选择也很重要吧?!”

孙文泽又想起什么大声问道:“普通月壤会缓冲车辆落地的惯性,降低弹性蓄能,想要获得更大的弹跳动力,应该选择相对坚硬的岩石做触地点,没错吧?!”

“没错。”

刘晓星说完猛打方向,让车辆往右偏了2°左右:“还有落地前的车身姿态也很重要,须确保各蓄能单元的受力基本一致,否则产生的弹跳动力不平均,可能会导致车辆发生翻滚。”

“那要怎么调整……”

“有完没完了!”

我死死抓着座椅边缘,努力和每次落地、起跳的惯性做对抗:“打仗呢!你们以为试驾来了?刘晓星!还要多久才能到发射基地?”

“大约需要27小时13分钟。”

“27个小时?”

我忽然感觉双肩一阵幻痛:“我们还要这样跳27个小时?!”

“已经很快了!”

坐在副驾驶的孙文泽转头喊道:“听说发射基地在南极点附近,这已经节省差不多2/3的时间,说不定我们还能赶在敌人前面!”

“这是省时间的事吗!27个小时我命都没了!”

我在心里咬牙骂道,不过没有真说出口,毕竟这次行动是我提出的,而且我们确实需要抓紧时间。

可惜的是,即便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最终却还是逃不过生理上的反应。

巨大的惯性,让我的血液在短时间内涌进大脑又快速抽离,我只咬牙坚持了不到五分钟,就在灰视和黑视的阶段之后,彻底丧失意识昏死过去。

不知道过了多久,等我再醒过来的时候车已经停了——中间我似乎还醒过几次,但我现在整个大脑都是木的,也记不清那是真醒还是做梦了。

“醒了?”

孙文泽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我回头就发现他和刘晓星已经全副武装。

“我们到了。”

孙文泽又往外指了指,我解开安全扣来到前排,刚看到观察窗外就惊了一下——我们的车停在一座环形山的山脊上。

我不知道这是哪座环形山,但它的面积确实不小,从观察窗里甚至看不到完整的“环形”,只能看到无数太阳能板的反光,在山脊上描出一道明亮的边儿。

在环形山外侧,是一段百米左右的落差,山壁上隐约能看到人工开凿的、盘山公路一样的平整路面,而内侧的落差虽然更大,却也开凿了同样的路面,盘旋着通向环形山内部的深处。

莫名其妙的,在看到环形山内侧那条盘旋的“公路”时,我忽然想起在“梦境”的边缘之外,见到“主”的那个血池深坑。

同样的下陷、同样的盘旋路线,只不过这里没有“主”和血池,而且“主”那个深坑是梭形的,眼前的环形山基本是圆形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十一个疯子》,方便以后阅读十一个疯子第633章 敌之必救,亦为必守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十一个疯子第633章 敌之必救,亦为必守并对十一个疯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