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朝中的隐患后,彭渊和程将军开始着手整顿军营。他们加强了军营的防守,训练士兵,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同时,他们还继续推进造神计划,巩固百姓和士兵们对圣上的信仰。在他们的努力下,军营中的士气越来越高涨,国家的局势也逐渐稳定下来。
然而,彭渊知道,战争并没有结束,敌军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他和程将军开始研究敌军的战术和弱点,制定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他们还不断地派出侦察兵,收集敌军的情报,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战火再燃与朝堂暗涌
彭渊和程将军在全力筹备战事的同时,朝堂之上却悄然泛起了新的波澜。原本支持造神计划的几位大臣,在看到前线局势暂时稳定后,开始对计划的必要性提出质疑。他们认为,造神计划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敌军已退,当务之急应是休养生息,恢复民生,而非继续将资源投入到这看似虚无缥缈的信仰建设中。
一日早朝,礼部尚书李大人率先发难:“陛下,如今边疆战事初定,百姓生活困苦,急需朝廷拨粮赈灾,安抚民心。而造神计划所费甚巨,实在是本末倒置。臣恳请陛下暂停此计划,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民生。”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不少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彭渊心中一惊,他深知造神计划对于稳定军心、民心以及国家统治的重要性,绝不能轻易中断。他立刻出列,向圣上拱手道:“陛下,李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造神计划绝非无的放矢。此计划不仅能让百姓和士兵对陛下的统治更加忠诚,更能凝聚全国之力,共同抵御外敌。敌军虽退,但野心未灭,随时可能再次进犯。此时若中断计划,无疑是自毁长城,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程将军也上前附和:“彭渊所言极是。如今我军虽取得了一场胜利,但这只是暂时的。敌军实力不容小觑,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增强自身实力。造神计划所带来的士气和信仰之力,是我们对抗敌军的重要武器,切不可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
然而,以李大人为首的一派大臣却不为所动,双方在朝堂上激烈争论,互不相让。圣上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大臣们,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最终,圣上决定暂时搁置此事,待商议后再做定夺。
退朝后,彭渊和程将军忧心忡忡。他们知道,此事若处理不好,不仅造神计划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引发朝堂的分裂,给国家带来更大的危机。两人决定先去拜访朝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争取他们的支持。
在拜访了几位老臣后,他们发现这些老臣虽然认同造神计划的重要性,但也对当前民生问题的紧迫性表示担忧。这让彭渊和程将军意识到,要想让造神计划继续推行下去,必须找到一个既能解决民生问题,又能推进计划的平衡点。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彭渊提出了一个方案:将造神计划与民生建设相结合。利用造神计划所带来的信仰之力,发动百姓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中来。例如,修建水利设施,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这样既能解决民生问题,又能让百姓在参与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圣上的恩泽,从而加强对造神计划的认同。
程将军听后,连连点头:“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既能满足百姓的实际需求,又能推进造神计划,可谓一举两得。”两人立刻将这个方案上奏给圣上。
圣上看过方案后,眼前一亮,对彭渊和程将军的智慧和用心深感赞赏。他当即决定采纳这个方案,并下令各部门全力配合实施。
在彭渊和程将军的精心组织下,造神计划与民生建设同步推进。百姓们在信仰的感召下,积极参与到各项建设中来。一时间,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水利设施的修建和荒地的开垦,粮食产量逐渐提高,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同时,造神计划也在稳步推进,百姓和士兵们对圣上的信仰愈发坚定。
然而,就在国家局势逐渐好转的时候,边境却再次传来了噩耗。敌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和准备,再次集结大军,向我国边境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此次敌军来势汹汹,不仅兵力大增,而且还采用了新的战术和武器。
程将军得知消息后,立刻点齐兵马,奔赴前线。彭渊则留在朝中,负责协调各方资源,为前线提供支援。在战场上,程将军面对敌军的强大攻势,毫不畏惧,他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然而,由于敌军的战术和武器过于先进,我军在战斗中逐渐陷入了劣势。
程将军心急如焚,他深知这样下去,我军必将遭受重大损失。他立刻派人向彭渊送信,请求支援,并希望彭渊能尽快想出应对敌军新战术的办法。
彭渊收到信后,也是心急如焚。他深知此次敌军的进攻非同小可,必须尽快找到破解之法。他立刻召集玄羽阁的成员,共同商讨对策。经过一番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他们终于发现了敌军新战术的弱点。原来,敌军的新战术虽然强大,但却依赖于一种特殊的信号传递方式。只要能够干扰这种信号,敌军的战术就会陷入混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