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伟站在王家老宅的大门前,深吸了一口气。
他是第二次过来了。
帝都冬日的空气中夹杂着些许冰冷的湿意,他抬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外套,推门走了进去。
门口早已站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是王家的老管家王老。
他身穿一件深色长袍,面容严肃中带着些许和蔼。
"祁书记,老爷已经在书房等您了,请随我来。"王老微微点头,声音低沉而稳重。
祁同伟连忙上前一步,微微鞠了一躬,恭敬地说道:“王老,您辛苦了。”
王老只是摆了摆手,没有多言,转身迈开步伐,引领祁同伟沿着那条铺满鹅卵石的小径向前走去。
一路上,祁同伟试探着问道:“王老,这次王委员找我,是不是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
王老脚步不停,语气淡然:“具体的事情,您见了老爷自然就知道了。”
祁同伟又试探着说道:“听说局里的几位领导最近都在外事访问,不知道这次王委员有什么指示?”
王老微微侧头看了他一眼,依旧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道:“祁书记,您能平安回来,老爷确实很高兴。这绝对不是装出来的,您放心就是。”
这话让祁同伟心头一暖,他连忙停下脚步,低声说道:“多谢王老提醒,您的一番好意,我记在心里。”
话音刚落,祁同伟从口袋中摸出一块金光闪闪的扳指,悄悄塞到管家王老的手心。
王老低头看了一眼,嘴角微微上扬,掂量了一下重量,随后轻声说道:“祁书记,老爷待您不薄,您要谨言慎行。还有,等会儿见老爷时,少提钟永承先生。”
祁同伟一听这话,心头一紧,忙不迭地点头:“明白,多谢王老提醒!”
王老点了点头,不再多言,继续带路。很快,两人便来到了书房门口。王老轻轻敲了敲门,随后推门而入,对王印真说道:“老爷,祁书记到了。”
王印真微微抬头,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让他进来吧。”
祁同伟迈步走进书房,略显紧张地鞠了一躬,低声问候道:“王委员好。”
王印真穿着一身深灰色的中山装,背对着窗外的寒光,整个人显得既威严又沉稳。
"来了,坐吧。"王印真抬头看了一眼,语气不急不缓,手指微微抬了抬,示意祁同伟落座。
祁同伟稍稍弯腰行了一礼,低声道:“谢王委员。”
王印真点点头,露出一丝笑容:“同伟啊,辛苦了。这次洪灾,你立了大功,听说连百姓都在夸你呢。”
祁同伟微微一怔,忙说道:“王委员,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救灾是我的本分。”
“呵,谦虚。”王印真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随即放下,语气带着几分欣赏,“你这份心思,难得。说实话,你能平安回来,我是真高兴啊。”
祁同伟一听这话,连忙站起身,微微躬身:“王委员,您没事才是我们这些做下属的最大安心。您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只要有您在,我祁同伟肝脑涂地,誓死效忠!”
王印真低笑了一声,目光中透着几分审视。他缓缓说道:“忠心是好事,但忠心不是用嘴说的,是要用行动表现出来的。”
祁同伟连忙点头:“是,是,您说得对!”
王印真没有接话,而是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你这次可真是立了大功,不仅救了那么多百姓,还稳定了地方秩序。这份功劳,可是无人能比的。我提起你还需要去到更大的舞台为人民服务,那可是一片称赞之声呐。还有位老同志甚至当场放话:祁同伟的正省级不解决,天理不容,汉东人民也不会答应的!现在搞得局里的那些老头子都对你很感兴趣,说想见见你。”
祁同伟闻言一惊,心中顿时紧张起来。他犹豫了一下,低声问:“王委员,不知什么时候能有这个荣幸?”
王印真摆了摆手:“不急。不过,看来你很高兴?”
祁同伟一抬头,正对上王印真那似笑非笑的眼睛。
“不!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我想见什么人,乃至我未来朝哪个方向发展,自然全听王委员的。”祁同伟赶忙低下头,继续表忠心。
这次来帝都,虽然是脱险之后,但是祁同伟感觉好像很多事情都改变了,变得奇怪,陌生,又危险。
虽说自己在堤坝溃败的最后关头还把王印真给救了,但是正如老话:升米养恩,斗米结仇。
自己要真是把救领导一命这件事挂在嘴边,那才真是不知死活呢。
所以,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
伴君如伴虎,猜不透领导心思的,看一百遍《鹿鼎记》再说,好好研究为什么康熙背后用刀刺死了鳌拜,韦小宝第一时间背锅说是自己刺的。
想进步,就得懂事。
因此,祁同伟看到王印真还没有说话的意思,赶紧接着表态:“请王委员放心,天无二日,我心中只有王委员一个太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