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点亮大屏

作品:提灯贞观,冒充天人混大唐|作者:我是安静的鹅卵石|分类:历史|更新:2024-10-13 11:33:39|字数:4482字

尚青云仔细考虑过,这一仗打下来,国库的钱可能一文钱都不用花。

当然,正常的军费支出不用说,这里是说国库不用额外给突厥掏钱了,打得好或许还能赚。

颉利可汗20万大军过来,那最少得随军带着30万只羊。

突厥部落进攻中原,怎么会不随军携带牛羊呢?

突厥士兵也是吃谷物的,随军带的牛羊不是让突厥士兵随便吃的,而是靠这些牛羊来挤奶。

他们是谷物混合牛羊奶吃下去,这样能保证营养,从而保证他们的体力。

这20万大军后面,还跟着很多负责给牛羊挤奶的女人。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草原部落作战配置。

这一仗如果打的好,这些牛羊颉利可汗一只也带不回去,这是笔很大的财富了。

颉利可汗一路打过来,遭殃的中原百姓很多,他们劫掠的东西可不少。

就看李世民怎么组织兵力对他们追击掩杀了。

贞观前几年天灾不断,大唐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这里面有天灾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渭水之盟把国库掏干了,朝廷没钱拿出来赈灾。

不光如此,国库被掏空意味着还得多征赋税。

否则无法维持国家运行,起码军队要花钱、官员的俸禄得发吧。

多方因素交织下,贞观初期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既然自己来了,尚青云不会让这些悲剧重演了。

不光要保住国库,就是以后自然灾害发生,他也会想办法减轻灾害影响,多给大唐保存些元气。

根据尚青云的计划,等突厥军队在长安城下集结成型那一刻,就是大唐反击行动开始的时候。

队形刚集结成型,一是便于尚青云大规模杀伤。

二是队伍刚成型的时候指挥不顺畅,一旦被打散很难重新组织起来,惊慌之下容易溃败。

“这不好吧,总不能不宣而战。”

秦叔宝为人比较迂腐,听完计划皱了皱眉头,小心翼翼提出了这个问题。

在他的认知里,应该是皇帝登上城头,对突厥军队进行斥责以后,再进行反击才是正确的。

尚青云把关爱智障的目光投向了秦叔宝,懒得反驳这样的脑残话语。

“叔宝,你他老母的~~脑子摔坏了吧?”

程咬金骂骂咧咧地就开口了:“颉利都打到长安了,还叽叽歪歪跟他说废话,你这纯粹有毛病。”

嗨,老程人品虽然不咋地,可这句话让人爱听。

这时候还和敌人瞎叽歪,以后就不用叽歪了~~没有以后了,国都被人灭了。

李世民可不是迂腐的人,没有反对尚青云这个建议。

不足3万人对阵20万大军,敌众我寡来势汹汹。

都打到长安了跟他讲个屁话,想尽一切办法杀伤敌人、击退敌人才是最重要的。

计策已定,各方分头行动。

回家之前,李世民不放心地拽着尚青云问了一句:“青云,你这计划没问题吧?”

“没问题,我什么时候骗过人?”尚青云瞥了李世民一眼。

“那就好。”得到尚青云再次肯定答复,李世民这才放下心来。

嗯,只能说李世民显得放心了。

至于李世民是否真放下心来?尚青云觉得不可能,取得胜利之前,李二都不会放下心来。

前一天还在欢声笑语庆祝天花乱坠,今天长安城就进入了战时状态。

长安城本来就是为战争而建的,城内110个坊区,相当于110个独立的军营。

长安守军开始紧急行动,征调大批民夫,城内城外忙碌着搬运物料加固城墙。

历史上,为了防止突厥大军利用城外的树木攻城,把长安城外的树木全部砍光了。

尚青云表示这一次不用砍了。

可守城将领心里没底,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城外砍成了一片光秃秃,让尚青云感觉非常心痛。

关陇地区处在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一直很严重。

把城外的树全部砍光,到处光秃秃一片,等这些树再长起来,又是多年以后的事了。

历史上李世民面对这种局面,无奈出了长安直奔渭水,在渭水的一个小桥上杀白马立誓约。

那地方离长安城也就几十里的距离,非常近了。

既然要大破敌军,就不在乎这几十里的距离了,李世民身为皇帝不需要冒险出城,在这里等着就行。

再说已经被突厥大军霍霍了这么多地盘,不差这几十里了。

-------------------

晚上,尚青云的大屏幕正式播出了,宣传计划正式启动。

尽管是战时状态,平康坊的夜晚依然人流如潮,熙熙攘攘。

这些年打来打去,很多人神经比较大条了。再说战事每天都有,歌舞可不能停。

当户外大屏突然亮起的时候,熙熙攘攘的行人纷纷驻足,非常惊讶。

尚青云的操作简单粗暴,就是把《秦王破阵乐》和烟花表演的视频排在一块儿,循环播放就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提灯贞观,冒充天人混大唐》,方便以后阅读提灯贞观,冒充天人混大唐第40章 点亮大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提灯贞观,冒充天人混大唐第40章 点亮大屏并对提灯贞观,冒充天人混大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