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峰和王小龙连忙凑过来,啧啧称奇。
“小丽,佩服佩服!以后赶海还得跟着你,咱们也能学点真本事。”赵文峰由衷地说。
“这还差不多。”小丽得意地将龙虾放进竹篮,“赶海啊,不只是为了捡点东西,更是为了跟大自然亲近。你们要是有兴趣,可以多跟我来几次。”
“行,算我们入门学徒了。”王小龙笑道。
夕阳渐渐西沉,几个人提着竹篮,满载而归。他们踏着浪花,迎着海风,笑声回荡在沙滩上
赵文峰把空贝壳随手一扔,抹了抹手上的湿渍,瞪了王小龙一眼:“笑什么笑,没准下一次就有大收获了。赶海嘛,本来就是碰运气的事!”
“就你那运气,啧啧,捡个贝壳里只有沙子。”王小龙摇头,一边说着,一边蹲下来,把手伸进潮水退下后留在礁石缝里的小水洼里翻找。“看看这个,看起来不错吧!”他摸出一只花纹奇特的螺壳,举到赵文峰眼前,脸上满是得意。
赵文峰懒得理他,转头朝远处的滩涂走去。他的目标很明确,那是一片黑黝黝的泥地,通常那里藏着大大小小的螃蟹和蛏子。
“文峰,你跑那么远干嘛?这边才有好东西!”王小龙在后面喊,但见赵文峰头也不回,他只好不情愿地跟了上去。
两人踩着湿滑的泥滩,时不时能听到泥水被踩开的“扑哧”声。赵文峰眼尖,看到前方泥地上有一个小洞,他立刻蹲下,用随身带的铁钩子朝洞口轻轻戳了戳。果然,不一会儿,一只大肥螃蟹从洞里探出两只钳子。
“看到了没?”赵文峰嘴角一扬,手上的动作却不敢松懈。他小心翼翼地伸出铁钩子,瞄准螃蟹的大钳子猛地一钩!
“哎哟,这家伙挺凶啊!”赵文峰被螃蟹夹得一紧,连忙甩手把它丢进随身带的桶里。
“你行啊!”王小龙这回是真服气了。他蹲下来看了半天,又照着赵文峰的样子找了个泥洞戳了戳,但戳了好几下都没反应,忍不住皱眉:“怎么回事?我这洞里怎么没东西?”
赵文峰笑得直不起腰:“你戳的那是泥鳅洞,别戳了,白费劲!”
“啥?泥鳅洞?”王小龙一愣,仔细一看,果然洞口周围泥迹光滑,完全不像螃蟹洞那样粗糙。他挠挠头,有点尴尬:“行吧行吧,我认栽。”
就在这时,赵文峰忽然眼睛一亮,指着不远处的滩涂喊:“小龙!快过来,那边的水洼里好像有鲍鱼!”
“鲍鱼?”王小龙一听,激动得跳了起来。他俩飞快跑过去,果然,在一个浅浅的水洼里,有一块礁石上黏着几只圆乎乎的鲍鱼壳,光滑的表面反射着微弱的阳光。
“发财了发财了!”王小龙一边喊着一边伸手就要去掰,可手刚碰到鲍鱼壳,鲍鱼就猛地吸紧了礁石,他试了半天也掰不下来。
“笨啊你,用工具!”赵文峰早有准备,拿出一把小刀,轻轻插进鲍鱼和礁石之间,慢慢撬动。不一会儿,他就成功撬下一只拳头大的鲍鱼,举起来炫耀似的甩了甩:“学着点,这叫技术活!”
王小龙不甘示弱,也赶紧学着用刀撬,结果力气用得太猛,直接把鲍鱼撬烂了。看着手里黏糊糊的鲍鱼肉,他一脸懊恼:“这也太难了吧!”
“别急,多练练就好了。”赵文峰已经熟练地撬下了三四只鲍鱼,放进桶里。他拍拍王小龙的肩膀,笑道:“这次咱运气不错,等回去卖了这些鲍鱼,晚上海鲜大餐!”
“你就知道吃!”王小龙翻了个白眼,但心里却很期待。他们从小在这片海边长大,赶海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虽然赶海需要体力和运气,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乐趣。
两人继续在滩涂上忙活,太阳渐渐西沉,海水慢慢涨了回来。他们的桶里已经装满了各种收获:螃蟹、蛏子、鲍鱼,还有几只不小的扇贝。
“差不多了吧?”王小龙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看了看远处涨起来的海水,有些担心地问。
“嗯,回去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赵文峰点点头,提起满满一桶的海货,和王小龙一起朝岸边走去。
走到岸边时,迎面碰上了老张头。老张头是村里有名的赶海高手,看着他们的桶,啧啧称赞:“不错啊,小伙子们,今天收获挺多!”
“那是!赶海全凭技术!”王小龙得意地昂起头。
“技术重要,但也别忘了安全。涨潮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撤,别贪。”老张头语重心长地叮嘱。
“知道了,张叔。”赵文峰笑着点头。他们也知道,每年都有赶海的人因为没注意涨潮而出事,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回到村子里,两人把收获倒在自家院子里,围观的邻居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今晚有海鲜吃咯!”王小龙乐呵呵地说。
赵文峰也笑了:“赶海真有意思,明天我们再去,说不定还能捡到更好的东西!”
“你们看,”赵文峰转过头,对众人说道,“这钳子要夹住了,别说手指头,估计能夹断一根筷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