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一个人在偏殿坐下。
仔细对比自己的经脉与他们几人的区别。
"不行,样本太少了… ..."
他喃喃自语,眉头紧锁。
窗外,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为殿内的器物镀上一层银辉。
"我的思路还有丹药肯定是有效的。"
徐行低声自语,回忆起自己炼丹的过程以及帮助三齐开脉时的情景:
"三齐能在两个月内开七脉,小软和陈波也能突破常人极限..."
烛火突然跳动了一下,映照出他眼中的困惑。
如果思路有问题,他们根本不可能有现在的修为。
要知道,在传统修行界。
能开一脉的炼气前期修士,已经被称为"先天高手",是多少习武之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可为什么...偏偏卡在筑基这个关键节点?
徐行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
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在墙上不断变换着形状。
"难道枣核真的能提升天赋所限?"
也是… …
如果不是那玩意儿的话,他这个连经络敏感者都算不上的普通人,凭什么能百日筑基?
徐行的脚步突然停住。
"枣核...入口即化,改变经脉..."
徐行突然想到什么,眼中精光暴涨。
“既然枣核是入口即化的东西,那必然可以归类到一种丹药或者天材地宝里!”
这个想法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的迷雾。
"科学修真未尝不能进行模拟… ..."
他快步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崭新的笔记本。
徐行迅速翻到空白页,开始奋笔疾书:
《真气频率与经脉共振关系》
《真气粒子在不同介质中的传导率》
《筑基期能量阈值测算》
"假设:枣核是一种天然形成的'筑基丹',其作用机理为——"
他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一个个专业术语跃然纸上:
"分子级经脉重塑..."
"真气运行模式优化..."
"灵能阈值调节..."
写到一半,徐行突然停笔。
他意识到一个问题:
现代科学仪器是不能检测到真气的存在的,这个念头让他陷入沉思。
片刻后,徐行猛地拍案而起:
"不对!不需要直接检测真气!"
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既然灵气能在人体内产生实际效果,那就一定会在生理层面留下痕迹!
徐行迅速在纸上列出几个要点:
1. 血液成分变化
2. 脑电波异常
3. 体温波动曲线
4. 细胞活性检测
"如果能找到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 …"
徐行喃喃自语:
"或许就能用现代医学手段,再结合我的炼丹手法,模拟出枣核的效果!"
这个想法让他心跳加速。
但很快,他眼睛突然瞪圆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
不对… …
80年代那次大规模的研究“循经感传现象”的实验,貌似也是用人的身体理化指标来破解经脉的秘密,这与他的思路简直不谋而合。
可那次实验却是无疾而终了。
“难道是他们发现了什么,还是说… …有人刻意阻止这次实验结果… …”
徐行本想着通过玄真的关系,再找几个修士。
嗯,就是特调处的队员来配合自己研究,扩大样本的。
可想到那次实验,心中顿时升起一抹警惕色彩。
"不行,太危险了..."
如果那次实验宗旨的原因。
真的是因为担心实验结果,导致普通人摆脱天赋障碍,使得修士的数量呈现不可控制的增长的话。
那自己就得谨慎行事了。
说不定本来能容忍你的上层会瞬间下定决心予以抹杀。
他摇摇头,将这个冒险的想法暂时压下。
但另一个念头又浮上心头:
如果连这一步都不敢迈出,那所谓的"科学修真"岂不是空谈?
徐行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案前。
他决定先从理论入手。
"枣核的主要成分..."
徐行闭目回忆当初服下枣核时的感受:
温热、微甜、入口即化...
随后是经脉被灼烧般的疼痛...
最后是豁然开朗的畅快...
这些效果,倒是可以通过一些中药材的搭配来实现。
毕竟中药的主流分类方法。
五性分类、五味分类,几乎都是体感分类:
譬如中药材的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
每种味道对应着不同的脏腑经络。
例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胃,辛味入肺,咸味入肾。
同样,中药材可按照寒、热、温、凉、平五性进行分类。
例如,寒证宜服用温热性质的药材或食物,而热证则服用寒凉性质的药材或食物。
而这些靠肉眼分辨、舌头品尝的特性。
再结合阴阳五行理论,就构建成了中医药的基本奏效机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