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族降了,李承乾他们自然是接手了南扶州。
如今的南扶州没粮没人,原本南扶州还有几千百姓,因为一场动乱,现在只剩下了千余百姓,这还算上了周围的几个村落。
基本全跑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派人前往广州府调粮。
因为党仁弘被召回了朝廷,所以如今的广州府暂时被魏征接手了。
听闻是李承乾要调粮,魏征也是郁闷至极。
想到跟着李承乾来的公孙达,魏征也算是老人了,只能找来了公孙达商议。
党仁弘不在广州府,魏征一过来上任麻烦事也是一大堆。
对于魏征这个正直的人而言,看着广州府的作风非常不习惯,可又不能一下子改变,瞬间感觉这就是一块烫手山芋。
从上到下,全是蛀虫。
官场上的事情魏征不是不清楚,而这从里到外的蛀虫,魏征也是非常的棘手。
上梁不正下梁歪,党仁弘都收受贿赂,何况是下面这些官员。
等公孙达接到通知来,发现魏征正坐在广州都督府衙主位上办公,最近广州府都知道朝廷派了一个临时都督来,他自然是听说了。
“拜见魏师。”
魏征是太子的老师,他是太子的人,称呼魏师也是合情合理。
最主要他也不知道怎么称呼魏征了。
一个临时都督?
人家魏征在长安的时候官职可不比这个临时都督官位低。
魏征处理完公文抬头发现公孙达来了,连忙起身笑道:“公孙达来了,快,坐。”
对于公孙达,魏征没有摆出官威。
毕竟处理广州府的事情,魏征想来想去,说不定还需要用到李承乾的人。
闻言,公孙达顺势在魏征的邀请落座。
“不知魏师让学生来是有何事?”公孙达一直非常的恭敬魏征。
认为魏征就是朝堂上的一股清流,而且不参与那些世家之事,风评也非常的好。
如果他有机会,他一定也要成为魏征这样的官员。
魏征也是坐到了公孙达的对面,似乎想到了什么为难之事叹息道:“公孙达,如今太子殿下在南扶州,今日让人传话来,说是要调粮。”
“可这广州府我也是刚刚上任,这调动粮食一事恐怕不妥,所以还想请你来帮个忙。”
不是不妥,而是广州府根本拿不出李承乾所需要的粮食。
早就被蛀空了。
但这也不能告诉公孙达,毕竟他也不是官场上的人。
公孙达闻言,立即明白了魏征的意思:“魏师的意思是让学生去凑集粮食?”
“呵呵。”魏征有些不好意思,但也只能颔首道:“你是太子身边的人,我刚上任广州府,太子那边要的似乎比较急,我也只能求助于你了。”
想到什么,他还说了一句道:“我听说大唐会所在每一个道都设有粮仓,想必这岭南道的粮仓距离广州府不远吧?”
确有此事。
公孙达也不隐瞒,颔首回应。
“确实如此,自从林邑那边互市开通,太子殿下便把吴郡当中粮仓中转站,在天下各道也是设置了粮仓,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是防备着世家再次提高大唐的粮价做准备。”
“广州府确实有一处粮仓,但.......按照大唐会所的记录,粮仓的粮食并不多,就是不知道够不够太子殿下所用。如果不够的话,恐怕只能让人跑一趟林邑了。”
要是去林邑,从广州府出发,一来一回最少也要一个月时间。
魏征听后露出喜色,连忙去将太子的信件拿过来递给了公孙达道:“太子所需粮食一千石,那这件事就拜托与你了。”
一千石?
这倒是不多,公孙达当即应下了:“一千石粮食没问题。”
岭南道的粮仓虽然没有设置在广州府,可一千石的粮食在广州府粮仓还是不成问题的,随时都能够拿得出来。
如今的李承乾最缺的一不是钱,二就不是粮食。
从林邑拉来的粮食,足够大唐百姓食用很多年,而且如今林邑已经大面积开始种植粮食。
曾经的林邑百姓种粮食没有干劲,可李承乾改变了林邑的政策之后,百姓们纷纷开始开荒中粮,短短一年的时间,有不少百姓已经赚到了第一笔钱。
他们相信,在努力个几年,盖新房不成问题。
解决了粮食问题,魏征便跟公孙达商议起了关于广州府的事情。
知道李承乾让给公孙达在广州府修建新的码头,拉拢了不少的商贾。
想要整治广州府的官场,那么商贾是绕不过去的。
巧合的是公孙达在这群商贾中有不少的威信,所以魏征想到了他,想利用他,慢慢的清洗整个广州府的官场。
几日后。
南扶州码头运来了一千石的粮食。
这一千石粮食只是应急,李承乾还让人从大唐会所在岭南道的粮仓调粮过来,只是需要时间。
看着粮食运进城,百姓们和僚族的人都露出了喜悦之色。
这几日他们还在担心口粮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