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彦知道后,写了一份文书,表示后面种地方面收入,也给铁柱叔他们分成。
铁柱、二娃、狗蛋、成小虎、孙大成,一人一份,方铜占五份。
利益上一早谈清楚,才不会影响感情。
二娃他们又不傻,知道分成赚的更多。
其实他们就是出个力气,五十两就够多了,还给分成,是把他们当自己人。
不然都去看看县里扛大包卖力气的,一天累死累活能不能有十文钱?
几人领了这份情,干活更卖力。
再然后就是秋收,水稻下来,今年老天爷赏脸,是个丰收年。
方铜交了秋税,回淮安府待了几天,就又回村。
盖大棚!
要搞大棚种青菜、种草莓、种蒜薹!
反正试呗,大棚还有火墙,就是土墙中间留空隙,灶和中空连着,一烧火,墙就能有热度。
村长听说,还来看了看,觉得方老三怪聪明,好奇这个冬日种菜能不能成。
他孙子也日日来帮忙。
冬日很快到了,下了两场雪,方铜的菜也成功了。
他直接送到聚香楼等酒楼客栈,以平时五倍价格卖出去的。
谁让冬日菜蔬稀罕呢?
饕餮楼东家还登门一次,想长期合作,为此拉出了他儿子——于正海以前和秦彦、方南枝是同窗,现在是好友。
咱两家关系不差,你可不能有好事只想着聚香楼?
方铜能咋,陪着于老爷吃了两次酒,签了份新文书。
他紧赶慢赶,想在年前忙完,过年去找媳妇孩子。
结果,钱凤萍先带着孩子们回来了。
废话,过年还是在村里好。满村都是熟人,跟谁都能吹牛,这才有过年氛围。
哦对,秦彦通过年底考试,考了头名,再开学就能去乙班了。
方南枝邀请了周家爷孙一起回来,过年就一块过。
周老又一次拒绝了儿子请他去全家团聚过年的书信,坚定跟徒弟走。
两家搭伙过年,一搭就是三年。
三年后,六月份正是多雨的季节。
方南枝终于得了师傅首肯,可以单独给人把脉开方了。
秦彦早在两年前,升入甲字班,以后不久,先生和他谈过,让他试着下场考院试。
可秦彦婉拒了,他觉得他年纪小,需要沉淀一二。另外,他想院试后,直接参加乡试,一举考中举人。
这样他就可以进京了,哪怕不立刻考进士,也能试着考京城的书院,甚至国子监。
先生或许看出他的雄心壮志,并不勉强他。
由他沉淀两年,终于,秦彦决定今年下场考院试。
就在两个月之后,院试地点在新安府城。
正是先前闹水灾最严重的地方,经过四年发展,已经恢复了秩序。
方铜一年前因为新麦种得了朝廷封赏,其中有一套九品官员的朝服。
意味着,皇帝认可他的新麦种,如果在农事上,再有所长,必然成为司农寺九品官员。
这不是方铜自个理解的,是来赏赐的大人明示的。
这话让方铜仿佛打了鸡血一样努力种地。
他一平头老百姓,不通过科举也能当官了?刚知道消息时,他连着好几个晚上做梦都乐醒。
方铜不知道,这其中有周家人的努力,不然一个寻常百姓,名字都入不了皇帝的眼。
顶多事后,皇帝手下的人赏赐些金银珠宝。
而现在别看只是一套衣裳,实际是上升阶级的门槛。
从农进入士的机会!
多少农家子辛辛苦苦一辈子,就为了有这么个机会,而方铜已经有了。
方铜想着能给儿女撑腰,让媳妇当官太太,就美滋滋。
更努力琢磨闺女买的书,在地里试用,还真让他成功了几样。
周子荆出面,向上呈。要是方铜自己上报,只能到县令那里,可周家不同,他们有上达天听的路子。
这下,方铜也察觉周家对自家关照太多了。
他专门找了周老一趟,才终于从周老那里得知,他对枝枝未来的期望。
他让家族帮秦家,是为了给枝枝铺路。
枝枝要走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她需要更多的人,能站在她身后支持她。
说实话,方铜听完后,压力、担忧大于兴奋。
周老对闺女寄予厚望是好事,可他当爹的,又想闺女活的简简单单快快乐乐。
方铜心情复杂回了家,见闺女正给两只獒扎针,他抽了抽嘴角。
两只獒近来不怎么吃东西,他觉得过两天就好了,可方南枝很好奇。
她在系统学了兽医,非要给治治。
方铜看着她,最终什么都没说。
周老说了,他虽有一腔热血,但也顺其自然。
现在做的,不过是为方南枝以后有可能的选择铺路,但她怎么走,往哪儿走,他不干预。
方铜想着,那他也顺其自然一把,闺女总要自己长大。
“爹,地里事都安排下去了没?明个就要启程了。”方南枝转过头问。
秦彦参加院试,全家都要去送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