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消费者担心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发生过敏。对此,罗教授表示,“转基因食品不会增加新的过敏问题。”所有食物过敏都是由蛋白质引起的,但不是所有蛋白质都能引起食物过敏。无论是不是转基因食品,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但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都是经严格的科学评价,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
吃转基因食品,会导致自身的基因改变吗?“不可能。”罗教授明确表示,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系统分解成小分子,而不会以基因的形态进入人体组织,更不会改变人体自身的基因。转基因食品十多年前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几年以来,没有发生过一例不安全事故。而国际上一些被反复炒作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事后都已被澄清。
转基因会改变食物的营养成分吗?这是另一个常见的担忧。对此,罗教授也明确表示:“不会。转基因食品必须与亲本食物有同样的营养成分,才能批准上市。”比如在美国,有超过5000种转基因食品,商店销售转基因食品不需要特别标明,而美国市场70%以上食品为转基因食品。
罗教授介绍,和传统的玉米品种相比,转基因玉米因为自身很好的抗虫性和抗病性,所以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很少使用或者不使用农药,所以,它的农药残留也会低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食用的安全性。“我们种植的绝大部分农作物都已经不是自然进化的野生种,而是千百年来经过人工选育,即转移基因或基因变化而创造的新物种和新品种。”因此,罗教授认为,转基因食品减少了虫害和农药残留,节约了生产成本。在未来的几年里,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会有更多的新型转基因食品,这不仅可以解决食品短缺,丰富人们的食品,对人们的健康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罗教授提示监管层:无视基因技术的发展,将使我国未来在营养、健康、医疗领域处于战略被动的局面。第三代转基因食品不但有营养价值,还有治疗功能,比如现在科学家已经成功地把乙肝表面抗原转移到西红柿里面,通过吃西红柿,人们就可以获得乙肝抗体等。因此,“转基因技术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利益、方便和安全保障”。
《营养学家罗云波:转基因食品其实不危险》
节选:
中国青年网北京2014年5月14日电(记者任竟慧)北京市质监局于2013年5月7日正式对外发布通知,要求如果食品属于转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应当在其标识上标注中文说明。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食品,标签必须符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要求。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ORGANIC”、“CONVERSION TO ORGANIC”)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大学营养科学院院长罗云波在自己新浪微博上发布了这样一条内容:“反转控们每每看到食品安全的负面信息,就要狂欢一番,生拉硬拽成转基因惹的祸,颠三倒四地混淆公众视听,企图利用公众情绪迁怒抹黑转基因。他们自说自话,重复谣言,诋毁政府,谩骂专家……但,招数用尽也并不能抹黑转基因,只是进一步让公众认清反转斗士们的荒唐和愚蠢。”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有害?很多商家用“无污染”,“纯天然”旗号打出的“有机食品”对人体健康是不是就如他们所宣传的那样有益?记者就此走访了罗云波院长。
转基因食用国纵览,其实没那么危险。
“实际上,在转基因食品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称如果营养成分没有差异,不需在食品标签上标明来自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作物;禁止刻意标注‘非转基因食品’,原因是这样的标识会误导消费者。”采访之初,罗云波告诉记者。记者访问了FDA的相关网站,该项要求确实存在。
罗云波还特别提到,对我们国家而言,转基因食品主要为大豆油。“1992年我国棉花主产区棉铃虫灾害爆发,棉花产业陷入虫害困境举步维艰,美国转基因抗虫棉乘虚而入,1998年孟山都公司垄断了中国棉花市场份额的95%。发展不发展自己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争论在当时也甚是激烈,但是最后我国还是下定决心大力发展转基因抗虫棉。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研育成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成功拥有抗虫棉的国家,打破了美国抗虫棉对我国市场的垄断格局。”1999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推广,迄今,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90%以上,还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罗云波告诉记者。
据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9日的报道,在转基因大豆原产地美国,农业部大豆研究专家马克·艾什称,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93%。美国大豆大部分用于国内,预计2012至2013年度国内消耗4720万吨,向国外出口3730万吨,约占总产量的45%。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