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这一屹立于东方的盛世帝国,虽处于繁荣昌盛之期,但周边局势错综复杂,潜在的军事威胁如暗流涌动。程刚,这位对军事有着卓越见解与深厚情怀的将领,深知军事人才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意义。在专注于军队日常训练的同时,他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长远的军事人才培养计划。
程刚身材魁梧壮硕,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给人以强烈的安全感。他面庞坚毅,线条刚硬,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仿佛能洞察战场的瞬息万变。那饱经风霜的面容,见证着他在军事生涯中的无数历练。
一日,在长安城那宽敞而庄严的校场上,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无情地洒下,将校场烘烤得炽热难耐。士兵们正进行着如火如荼的训练,喊杀声震天,士气高昂。程刚身着厚重的铠甲,威风凛凛地站立在校场中央,注视着训练的士兵们。此时,他的副将匆匆赶来,行礼后说道:“将军,如今我大唐军队训练已有成效,但长远来看,军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程刚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道:“你所言极是,军事人才乃国家军事力量的核心。仅靠现有的将领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军事人才,方能保我大唐边疆稳固,长治久安。我意开办一所军事学堂,传授兵法韬略与实战技巧,为大唐培育栋梁之材。”
副将听后,面露赞同之色,说道:“将军此计甚妙!只是开办军事学堂,需诸多筹备,从选址、聘请教师,到招募学员,皆非易事。”
程刚神色沉稳,说道:“此事虽难,但势在必行。你即刻去挑选一处适宜之地作为学堂校址,要宽敞且利于训练。我则负责聘请各方军事贤才作为教师,至于学员招募,可向各地发布告示,选拔有志向、有潜力的年轻人。”
副将领命而去,程刚则开始着手聘请教师。他四处打听,得知在长安城的一处书院,有一位名叫李逸的先生,对兵法研究颇深,且曾在军中任职,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程刚亲自前往书院拜访。
在书院的幽静庭院中,程刚见到了李逸。李逸身材修长,气质儒雅,虽身着素袍,却难掩其身上的英气。程刚恭敬地行礼后说道:“李先生,久闻您对兵法见解独到,实战经验丰富。如今大唐欲开办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特来恳请先生出山,担任学堂教师,传授兵法知识,为国家培育栋梁。”
李逸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程将军,此事关乎重大,容我考虑一二。开办军事学堂,责任艰巨,我需确保自己能胜任此职。”
程刚诚恳地说道:“先生之才,众人皆知。如今大唐正值需才之际,先生若能相助,必能培养出众多优秀将领,保我大唐边疆安宁。”
李逸看着程刚坚定的眼神,被他的诚意所打动,说道:“程将军如此诚意,李某愿效犬马之劳。”
程刚大喜,说道:“有先生相助,军事学堂必定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与此同时,副将也找到了一处理想的校址。那是城郊的一片开阔之地,地势平坦,周围山水环绕,既适合建造学堂建筑,又便于开展军事训练。程刚视察后,十分满意,说道:“此处甚好,即刻动工,建造学堂。”
在建造学堂的同时,招募学员的告示也张贴到了大唐的各个州县。告示上写道:“大唐欲兴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凡有志于军事,体魄强健,聪慧果敢者,皆可报名。学堂将传授兵法韬略、实战技巧,优秀者将成为大唐未来之军事将领。”
告示一出,各地青年纷纷响应。在长安的招募点,前来报名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其中有一位名叫林羽的青年,身材挺拔,目光炯炯有神。程刚亲自面试林羽。
程刚看着林羽,问道:“年轻人,你为何想进入军事学堂学习?”
林羽挺胸抬头,坚定地说道:“将军,我自幼听闻大唐边疆战事,深知军事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我渴望学习兵法,掌握实战技巧,将来为保卫大唐,为百姓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程刚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有此志向,甚好。但军事学堂的学习训练极为艰苦,你可做好准备?”
林羽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将军放心,我已做好吃苦的准备,绝不退缩。”
经过层层选拔,一批优秀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成为了军事学堂的首批学员。
军事学堂如期开学,在开学典礼上,程刚看着整齐排列的学员们,神情庄重地说道:“诸位学员,今日你们踏入这军事学堂,便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在这里,你们将学习兵法韬略,掌握实战技巧。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但也是一条成就荣耀的道路。希望你们刻苦学习,努力训练,成为大唐的骄傲。”
学员们齐声高呼:“刻苦学习,保家卫国!”
学堂的课程紧张而充实,李逸先生在讲堂上,手持兵书,为学员们讲解兵法精要:“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学员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记录笔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