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量子通信实验室传来好消息

作品:开局:商战无敌|作者:菜根谭谭|分类:都市|更新:2024-10-28 19:11:27|字数:4528字

“听说你和老爷子见面了?”

杨乾回来,李清欢见面就笑吟吟问道。

“见了,挺有意思的一个老头!”杨乾笑道。

李清欢直接给了他一把白眼,笑骂道:“没大没小!”

“对了,听说腾格里那边发生地震了,你没受影响吧?我问何小雨,她说是没事,不然我就要打电话过去问了。”李清欢说道。

何小雨也是怕她担心,没说实话,不过说了也没用,真出现了危险只会多一个人徒增烦恼。

“没事,那边又不是大都市,就算真发生了大地震又能如何?”杨乾笑道。

“那倒是!”

也正是因为那里是沙漠荒原,李清欢听到发地震的消息没那么担心。

“对了,公司财报已经出来了,你抽空看下!”李清欢说道。

“知道了!”

但事与愿违,本来打算第二天就去公司将旗下各大公司的财报看一遍,突然从量子通信实验室传来了好消息。

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实验是很早就成立的科研项目,虽然很短时间内就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但距离杨乾的要求较远,杨乾要的是实用化的量子技术,而不是只停留在实验室里面的噱头。

这次量子通信实验室给杨乾的消息,就是研发出来了具备实用价值的量子通信芯片,可以直接装在手机里面。

听到这个消息杨乾再也坐不住了,前脚刚进入公司后脚就直接订了高铁票前往庐州。

庐州是量子科技研发的重镇,北极星控股公司旗下的几乎所有量子实验室都在这里设立了研发中心,而且承担了主要的研发任务。

并不是这里的人才难得,而是在这里能够获得最新的量子科研消息,有利于实验室及时调整科研方向。

实验室最怕的就是不知道其他科研团队在干什么,如果彼此不了解做重复的工作,属于资源浪费。

这也是为什么北极星控股公司旗下的实验室也会定期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目的就是广而告之。

“这就是量子通信芯片?”

杨乾从实验室负责人的手里接过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比他想象中要小得多,但比现在的硅基通信芯片稍微大些。

现在的手机通信芯片集成度很高,而眼前的芯片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收发量子信息,功能相对单一。

“没错,这枚芯片采用了常温超导电子阱技术,使用被动监测磁性变化获得量子纠缠态变化,从而获取信息。”负责人说道。

“那如何发送信息呢?”杨乾好奇道。

量子纠缠态是量子通信的基础,但纠缠态也非常容易被打破,因为其不具有可观测性,一旦观测就退出纠缠状态。

当前的量子通信,主要是利用量子加密的真随机性,传递临时密钥,保证通信的绝对安全性。

通信还是通过普通的电磁通信手段进行,这显然不是杨乾想要的。

他想要的是真正的量子通信,完全有别于电磁波的通信模式,能够在任何地方立即得到另一方发送的消息。

“收发都是依靠磁场的变化干预量子的变化,再利用量子纠缠特性传递变化的信息。”负责人解释道。

杨乾听的似懂非懂,但也没有过于纠结,这种专业的事情,他只需要问能不能做到即可,不需要深入了解细节和原理。

“目前最大能通信速率和最大可接入数量是多少?”杨乾问道。

这才是他真正关心的问题,通信速率的大小关乎到使用场景,如果通信速率太低,那就只能应用在军事和保密通信领域,无法放开民用。

可接入数量也是如此,如果一套量子通信系统只能接入几万个终端,距离民用还差了很远。

“你拿的这枚用户端芯片是32位量子芯片,瞬时收发数据达到4个G,具体传输数据的速度要看整个网络的用户数量,理论值能够达到上万倍。”

听完负责人的话,杨乾很惊讶,竟然这么强悍,瞬时就是立即的意思,由于量子纠缠的缘故,不存在时延。

只要对方发生变化,这里就立即发生变化,消息也就立即传输了过来。

就在杨乾震惊的时候,负责人接着道:“不过这只是理论值,实际上受限于消息转化的速率,这枚芯片最高通信速度只能达到100个G。

其实也能做的更高,但成本就要高很多,这是我们综合当前技术条件下,认为最具备性价比的方案。”

目前5G最高理论值是20G,实际上用户端的速度能达到1G就不错了,100G的速率已经相当可以了。

“那这枚芯片的成本是多少?”杨乾问道。

“不好说,因为使用的是常温超导材料,这种材料开阳能源集团还未对外销售,市场价还不确定。

不过我们根据开阳能源集团的可控核聚变建设成本推测,内部成本在100元左右,外部展示成本应该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

虽然实验室负责人的话说的很模糊,成本间距很大,但在杨乾看来完全具备民用条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开局:商战无敌》,方便以后阅读开局:商战无敌第371章 量子通信实验室传来好消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开局:商战无敌第371章 量子通信实验室传来好消息并对开局:商战无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