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惠帝还在思想、文化政策也做了较大调整。当时,不仅黄老思想已取代秦的法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对各种思想也开始解禁。汉惠帝四年(前191),汉惠帝刘盈废除“挟书律”。但有的史书里却说,汉惠帝的这个政策当时只是想法,并没有落实下来。究竟是与不是,也是难说,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挟书律”原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秦始皇嬴政下令“焚书”颁布的一条法令,法令规定:除博士官所掌管外,私藏书册者均处以族刑。但是最初由于“汉承秦制”,这项法令仍然被继续推行。而汉惠帝明令废除了这项法令,从而使得思想文化的发展摆脱了一定限制,民间藏书纷纷出现,特别是秦代受到压制的儒家思想又重新开始抬头,为以后汉帝的“独尊儒术”奠定了基础。
自汉惠帝刘盈出居未央宫,与长乐宫相隔数里,每过三五日入朝母后,往来未免费事。吕太后暗暗喜欢,巴不得他旬月不来,独惠帝顾全孝思,总须随时定省,且亦料知母后微意,越要加意殷勤。因思两宫分隔东西,中间须经过几条市巷,銮跸出入,往往辟除行人,有碍交通,乃特命建一复道路,就武库南面,筑至长乐宫,两面统置围墙,可以朝夕来往,不致累及外人。当下鸠工赶筑,定有限期,忽然由叔孙通入谏道:“陛下新筑复道,正当高皇帝出游衣冠的要路,奈何把他截断,渎嫚祖宗?”
汉惠帝大惊道:“我一时失却检点,致有此误,今即令罢工便了。”
叔孙通道:“人主不应有过举,今已兴工建筑,尽人皆知,如何再令废止呢?”
汉惠帝道:“这却如何是好?”
叔孙通又说道:“为陛下计,惟有就渭北地方,另建原庙,可使高皇帝衣冠,出游渭北,省得每月到此。且广建宗庙,也是大孝的根本,何人得出来批评呢。”
汉惠帝刘盈乃转惊为喜,复令有司增建原庙,原庙的名义,就是再立的意思。从前汉高祖皇帝的陵寝,本在渭北,陵外有园,所有高祖皇帝刘邦留下的衣冠法物,并皆收藏一室,唯按月取出衣冠,载入法驾中,仍由有司拥卫,出游高庙一次,向例号为游衣冠。但高庙设在长安都中,衣冠所经,正与汉惠帝所筑的复道,同出一路,所以叔孙通有此谏诤,代为设法,使双方不致阻碍。实在是揣摩迎合,善承主旨,不足为后世法呢。论断谨严。及原庙将竣,复道已成,汉惠帝得常至长乐宫,吕太后亦无法阻止,只得听他自由,不过自己较为小心,避免露马脚罢了。
既而两宫之中屡有灾异,汉惠帝四年(前191年)冬季至春季,西汉都城长安的未央宫与长乐宫接连发生三起火灾,涉及鸿台、凌室、织室三处皇家建筑,宫人时有戒心。
宫内失火三次,长乐宫中鸿台,未央宫中的凌室,系藏冰室,冰室失火,却是一奇。先后被焚。还有织室亦付之一炬,所失不资。此外又有种种奇怪现象,如宜阳下起血雨,十月动雷,冬天桃李生华,枣树成实,都是古今罕闻。即阴盛阳衰之兆。
皇后张嫣渐渐长大之后,出落得越来越漂亮。汉惠帝身边的男宠闳孺,当时才十六岁,长得也是俊美无比,他经常听宫内传说皇后张嫣长得漂亮,有些不服气,就想和皇后张嫣比个高低,汉惠帝就让他打扮得和皇后一样,让后宫的宫女和太监们做一下评判,等闳孺打扮好了,走到众人面前的时候,确实容貌靓丽,大家都错把闳孺当成了皇后。可等皇后张嫣打扮好走过来之后,简直如仙女下凡一般,大家都感到非常惊艳。闳孺看见后,顿时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后来闳孺就对汉惠帝说:"皇后长得那么漂亮,有她在,皇上哪里还用得着臣及其他后宫美人呀。”
汉惠帝刘盈搂了一下闳孺,安慰他说:“怎么会呢?闳孺服侍朕是最贴心的了。”毕竟张嫣是自己姐姐的女儿,哪怕被母亲吕后逼娶,刘盈仍然对她未作越规越伦之事。
吕后也渐渐察觉到儿子汉惠帝刘盈不跟皇后张嫣同房的事情,再加上看到张嫣的身体渐渐发育起来,就经常派人监视皇帝刘盈和皇后的私生活,督促汉惠帝与皇后同床。汉惠帝刘盈的心里更加感觉郁闷气愤,但又拗不过吕后这个强势的母亲,只好每天晚上到张嫣的宫里来。当二人共处一个寝帐里时,汉惠帝刘盈总是让张嫣先睡,自己则长久坐在一边发呆,或者屏退侍者,自己偷偷去侧室里睡。
过了一年,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曹参去世。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曹参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位,是为平阳侯。
吕太后追忆汉高祖皇帝之遗言,拟用王陵、陈平为相,踌躇了两三月,已是汉惠帝六年,乃决计分任两人,废去相国名号,特设左右二丞相,右丞相用了王陵,左丞相用了陈平,又用周勃为太尉,夹辅王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